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章





  母亲也许并不是有意,每次吵架完之后,母亲都会把他当做一个哭诉的对象,她不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有什么苦,什么累,都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谁也不说,只是自己憋着。

  高中三年,是父母之间矛盾最频繁的三年,三年里,几乎每一个星期他都能面临一次母亲的哭诉。

  家庭经济原因,双方感情问题,繁琐的细节已经没必要深究下去了,只是最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对学习的态度。

  一个学期将近一千块钱的学费,一个月差不多三百块钱的生活费,如果硬要和别人比起来的话,当时在他的周围,比起同学,他的生活费确实不算高。

  父母在外打工许多年,要同时照看他和哥哥两个人上学,高一的时候,哥哥高三,但之后哥哥也没上大学,那年哥哥考了个三本,父亲看不上,就没让哥哥上。当时两人闹了点矛盾,吵了一架之后,哥哥一个人外出发展。许久不再联系,后来便只剩了供他一个人念书。

  他本不该说什么的,因为他为人子女,没那个资格去埋怨家人给他带来的环境。但如果单纯的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只是单纯的算一笔账,一年排除四个月假期,就算八个月在校,一个月三百块钱生活费,一年两千四,加上两个学期两千块钱的学费,一年是四千四。

  他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再算上乱七八糟的各种费用,一年就按八千块算好了,一个家庭,供一个高中生还是不成问题的吧?

  可他清楚的记得,高二的时候,让交学费,他问家里要,母亲却对他说,手里暂时没钱,说让张延跟班主任商量商量,能不能缓几天……

  他那个时候过十七岁,毕竟也不小了,说他叛逆也好,说他不懂事也好,只是他自己会觉得,让他去说这种事情……他真的不好意思开口。

  但没办法,情况所迫,不开口又怎样?

  他去说了,自己编了个理由,说父母在外地打工,工作的地方比较偏,附近没有银行,不好转钱,能过几天他们换地方了就好。

  班主任表示理解,倒也没多说什么,也许是真信了,毕竟所处的环境里,还没有碰到过学费都交不起的学生吧?所以班主任应该也没往这方面去想。只是说了句知道了,就暂且把这件事情抛到一边了。

  而那之后的几天,他过得有些坐立不安的感觉,毕竟他自己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清楚,手里只有几十块钱伙食费,吃个饭都要算算能撑几天。

  为了省钱,那段时间,他去超市买了十袋方便面,五袋连装的,拿了两包,一包六块五毛钱,两包十袋就是十三块钱,他倒是想买一箱更划算,可想了想还是算了,没到那么夸张的地步。

  就这么又勉强过了三天时间,班主任又一次找他谈话,大概也是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还是怎么,近一千块钱的学费怎么一拖再拖。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是张延自己的心理作用,反正他觉得班主任好像看他的目光中都有些不太寻常的意思了。

  他没办法,手里实在没钱,虽然他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但也比不上有些勤工俭学的,现在他所有的经济来源还是靠着家里。父母没钱,他短时间内也没办法。

  可学费的问题总不可能没人理,他知道不能继续拖,也没那么脸去拖,只好干脆的给班主任说了一个期限,说第二天就交。

  当天,他抽空找了四个关系还算可以的同学,这个一百,那个五十的,凑了凑,其中有一个家里还算挺有钱,家里给办了张卡,生活费都还有三四千的余额,一下子问人家借了五百,用的也是和向班主任说的一样的理由。

  几个同学也没多问,很爽快的借给了他。算是这样勉强凑够了学费。

  之后的差不多有一个星期,父母总算打来了钱,一千两百块,一千让他还,剩下的两百是他接下来的生活费。

  这件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他用自认为不算丢人的“手段”勉强解决了这件事,又不让人知道他家里真实的情况,本来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直到半个学期将近结束,他回家过寒假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却又再一次的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母亲依旧是一个人回家,带着如往一样的“病”,在火车站,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堆,张延去帮忙提东西,两人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母亲便泪眼婆娑的开始哭诉起来。

  农村的人口地,家家户户按人来算,以前经济发展落后的时候,农村,农民,那就是要种地的,只是这几年因为国家政策等等影响,老家的庄稼地大部分都被收了。用来修路,高架桥,或者建厂之类,中间的具体情况张延是不了解的,比如说是彻底卖掉还是卖掉了多少年的使用权,这些他都是不清楚的。

  不过既然地被别人使用,相应的补助还是有的,母亲名下的庄稼地,地里还有两年前因为没种庄稼而改成种树的杨树,几十棵吧,说粗不粗,说细不细,但这些也不是重点,总之就是这片地的补助给了六万多块钱。

  六万多块钱,按照物价什么的来说,或许不算很多,但对他们家来说却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如果紧一点的话,甚至可以直接把老家的破房子给翻新了。

  但是呢?

  现在说起来张延都有些气的想笑,他压根儿不知道这件事,是母亲在公交车上哭诉给他讲的,而母亲说她当时也不知道这件事,补贴的钱,是村里大队里的人直接联系的父亲,钱也是直接给的他。结果呢?撑死也就一个星期,家里除了父亲之外别人都还没见到这笔钱,就直接被父亲花了个一干二净。

  好家伙,在当时张延觉得五十块钱都可以稳稳当当过一个星期的时候,六万多块钱?一个星期?好吧他承认他目光短浅,不是大手花钱的料,六万多块钱,一个星期,只限制吃喝玩乐的前提下,在他周围的消费水平中,他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花完。

  母亲说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虽说声音没有特别大,但哭诉的模样,还是让车上很多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但当时张延却难得的没有不自在的感觉,反而怪异的有些平静,甚至有些想笑。

  真的,有点想笑,只不过当然不是什么开心的笑。

  而如果只是这样也还能勉强接受,毕竟这么多年了,父亲什么德行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比起母亲顾家的“责任”来说,当时的他又没有多大的负担,所以就算有点气,却也远远比不上母亲心中的悲痛。

  真正让他觉得有些了无生趣的,是母亲身上的病。

  不止一年了,而且也不是什么大病,母亲去医院检查过,是子宫肌瘤还是什么的,他记不太清楚了,也许不是这个叫法,但他记不太清楚了。

  不算大病,只是需要动个小手术,情况都问好了,费用也是在三千到八千之间,撑死八千块钱,讲道理,不算多吧?

  可这个病,拖了好几年又算什么?

  每年挣不到钱,一个这样的病,没钱看?拖了这么多年,把人的身体都拖垮了,那毕竟是个病,不管大小,总没道理一直拖着啊。好容易补贴给了一笔钱,不管家,不管人,拿去霍霍了?

  呵……

  他想不通这算个什么事,算个什么道理?

  当时的他是真的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所以之后的他开始有些胡思乱想起来。

  母亲身体越来越差,父亲根本什么都不管,哥哥和家里闹翻之后一走了之,整个家庭说是支离破碎也不过分。上学?他上学还有什么意思?

  考不考的好?他不敢保证,以后能不能有好的出路?他不敢保证。

  他自认自己不算什么天才,像那种什么以优异成绩考上名校,不花费家里一分钱的待遇,他自认也达不到。所以假设他真的考上了大学,假设家里人也愿意供他,先不提钱,只算时间。

  高中还有一年半,大学四年,加起来五六年时间,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算,别的不说,母亲这病怕是还要拖五六年?

  呵,考上大学,妈没了?

  拜托,这可不是他想要的剧情。

  一番胡思乱想,或许愚昧的想法,使他选择放弃了学业,他偏执的觉得,只要自己考的够烂,只要自己表现的没有一点值得继续学下去的必要,他就能直接步入社会,哪怕工地搬砖也好,总之他能够开始靠自己赚钱。

  家里,父亲不管,他可以管,母亲的病,父亲不给治,那就他来承担。

  总之,不管母亲怎样,他不想自己当下唯一亲近的人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