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2 / 2)


  高庸心中自然有疑惑,游彦突然出现就已经让他讶异非常,更不曾想到,游彦居然会公然在早朝之上和蔺策唱反调,这是先前的这些年里从未有过的事情。因为游彦为人虽然看似离经叛道,不循常理,但面对蔺策的时候却总是格外的温柔与耐心,在高庸的印象里,哪怕是在他们最为艰难之时,只要是蔺策想要的东西,游彦都会想方设法地帮他实现。

  游彦做事极有分寸,过去的几年虽然身居高位,在朝堂之上却鲜少主动开口,懒于参与朝局,也更不会与其他朝臣结交。偶有几次发声也是站在蔺策这边,仅几句话就让百官哑口无言。

  而今日,当游彦在早朝之上再开口,却是朝向蔺策之时,蔺策也好,高庸也罢,才回想起这人是如何擅长雄辩,若开口又是何等的咄咄逼人。

  高庸有心想要问问游彦突然如此的原因,但依着他的身份,有些话实在是由不得他来开口,他只能轻轻地叹了口气,沉默地走在游彦身前替他引路。

  长乐宫中一片寂然,守在门口的内侍都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生怕有一点过失惹恼了散朝之后明显不虞的蔺策,看见游彦跟着高庸而来,所有人都明显松了口气,毕竟在他们眼里,只有游彦才能平息圣怒。却没有人察觉到高庸的忧心忡忡,毕竟只有高庸清楚,今日游彦才是这一切的导火索。

  不管旁人究竟如何,游彦却依旧一脸淡然,他在殿门外跟高庸告别,自己推开殿门,大步走了进去。

  蔺策从早朝之上回来便心事重重,难得地没有在书案前批阅奏章,而是一个人躺在软榻之上,睁着眼目不转睛地看着头顶,在朝堂之上的意气风发也好,面对朝臣的决断果敢也好,此时都消失殆尽,一双眼底只剩下茫然,从游彦的角度看过去,还有几分无措。

  游彦在内殿门口顿住了脚步,他能察觉到蔺策此刻会如何的挫败,有些话从自己口中说出和从其他朝臣口中说出,对蔺策来说毕竟是不同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些话也必须由他来说。

  先前他对蔺策可以算得上是百般纵容,对于所有蔺策想要的东西,都恨不得捧到他手里,不能看着他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

  但昨夜游彦夙夜未眠,他想了许许多多的事,过往发生在他与蔺策之间的种种,蔺策登基之后的各种作为,他想自己是不是还是做错了,想自己究竟该如何面对蔺策,而后他终于恍然大悟。

  他一直在避讳与蔺策之间产生矛盾,避免两人之间发生隔阂,因为这些事情影响他们的情意,但有些事是避不开的,他与蔺策二人的出身,家世,还有他们长到今日所经历的种种,都注定了他们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人,哪怕他们心意相通,却也没有办法保证在所有的事上都能够志同道合。

  矛盾总还是会产生的,但总还是会解决的。

  归根结底,蔺策最想要的还是定国安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英明君主,那在这个过程之中经历的种种分歧也好,误会也罢,全都不值一提。

  最重要的是,他要帮蔺策实现他最想要的这个初衷,从未变过。

  游彦故意放重了脚步走到软榻前,榻上的人却对脚步声毫无察觉一般,兀自保持着刚刚的姿势,一动不动。游彦还鲜少见到蔺策这副样子,一时之间居然觉得有些好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垂下头来看着蔺策,却依旧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游彦笑了一下,缓声道:“这青天白日地倒是难得见到咱们陛下休息,看来实在是被朝政烦的紧了。”

  蔺策闻言,几乎是立刻翻身坐起,他右手用力捏紧成拳,一双眼紧锁在游彦脸上,胸口剧烈起伏,似乎在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良久,他牵起一面唇角,露出几分笑意,伸手朝着不远处的座椅指了指,“坐吧。”

  游彦眯了眯眼,觉得蔺策的态度实在是有些生疏,面上却没有丝毫地显露,反倒朝着蔺策再次施礼:“多谢陛下赐座。”而后才走到那座椅前,坐了下来。

  自蔺策搬入长乐宫已有四年,这四年的时间里游彦无数次的来到这里,已然成为这儿的半个主人,却还是第一次像今日这样,像是一个普通的文武百官一般,克制而守礼。

  蔺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被紧咬的下唇上留下明显的齿痕,落入游彦眼里倒是有几分碍眼,他凝神看了一眼,偏转过头,收回视线:“不知陛下今日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蔺策双手背负在身后,用力地握紧,腰背挺直,他在面对游彦的时候总是格外的轻松自然,却还是头一次像此刻这般,整个人都紧绷着,他背对着游彦,不去看他的脸,缓缓道:“你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说?”

  游彦在心里叹息,他实在是不适应用这种方式与蔺策沟通,但已至此,有些话总还是要说出口,他站起身正色道:“我想说的,其实今日在早朝之上已经说得足够清楚,李埠一案须得谨慎,不能滥杀,更不宜连坐。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应该退让几分,以彰显圣上仁德。”

  蔺策蓦地转过身:“你的意思是觉得我嗜杀成性,残暴不仁?”

  游彦抬起头,直视蔺策的眼睛,有那么一刹那,他觉得自己好像在那双熟悉的眼底看见了水光,他垂下眼帘,低叹道:“你该清楚,我并无此意,并且,永远都不会有此意。”游彦说着话,再次抬起头,“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普天之下,还会有人比我更为了解吗?”

  蔺策与游彦对视,他发现不管过了多久,在面对游彦的时候,他永远都还是不知所措。他抬手捏了捏额角,只觉得疲惫不已,总觉得自己一直担忧的事情好像在一点一点的发生,而他却无能为力。他放开手,低声道:“人总是会变的,我可以理解。”

  游彦瞪圆了眼,一时之间没有理解蔺策在说什么,就在他错愕之间,蔺策突然摆了摆手,分明是不想再提此事:“不管你怎么以为,在李埠一案上,我是完全依循律法,尽管看起来过于严苛,那也只能怪他们为何要铸下大错,一次又一次地试探我的底线。今日在早朝之上,我就已经说过,我所作所为,无愧于天下百姓,也无愧于列祖列宗。”

  游彦皱起眉头:“我朝律法是开国之时所修订,当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为了收拾残局,尽快平定局势,在许多条文之上格外严苛。但时至今日,四海清明,如此律法已经不太适用,因为李埠一案,已经死了太多的人,因为一个李埠把整个朝堂都清空,这一步未免太过冒失了。”

  “如若满朝文武都跟李埠有所牵扯,如若他们所有人都对这个江山心怀不轨,我杀光他们又如何?留这些人在朝中,我还不如当一个孤家寡人!”

  游彦盯着蔺策看了一会,缓声道:“陛下狂妄了。”

  蔺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点自嘲的笑意:“朕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怕是让游卿失望了。”

  游彦第一次觉得“游卿”这两字居然如此的刺耳,他回视蔺策,良久,点了点头:“陛下的意思,臣清楚了,既然如此,臣就告退了。”

  第47章

  游彦推开殿门的时候,高庸几乎是立刻就迎了上来,瞥见游彦的脸色便心知不妙,他与游彦接触颇多,大多数的时候见到的都是笑意盈盈的游彦,极少见到他会因什么事而牵动情绪,更别提像此刻这般,面上带着分明的怒意。

  高庸小心翼翼地顺着敞开的殿门向里面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朝着游彦问道:“将军,陛下他……”

  “我与陛下有一些意见不和,不过,无伤大雅,”游彦摆了摆手,再抬眼笑意已经重新出现在脸上,“今日劳烦内官了。”游彦垂下眼帘,遮盖住眼底的情绪,“时候也不早了,我就先行回去了。”

  高庸有心再问上几句,但又清楚如若游彦不想说,他一句话都问不出来,更何况,那毕竟是游彦与蔺策之间的事情,即使他是蔺策的亲信,有些事也不该过问,只好微微躬身:“奴婢送将军到城门。”

  “罢了,内官还是留下照看咱们陛下吧。”游彦扭头朝着大殿内看了一眼,眼底情绪流转,最后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长乐宫。

  高庸在殿门外站了一会,直到看着游彦从自己视野里消失,才回转过头朝着身前的几个缄口无言的内侍:“都下去吧,咱家进去看看,没有吩咐任何人都不要来打扰,不然小心你们的脑袋。”

  几个内侍虽然不解究竟出了什么事,却也看到了刚刚游彦的脸色,察觉到此刻当今圣上的心情应该并不怎么好,久在长乐宫伺候的人自是懂分寸,立刻极具眼色的退了下去。

  高庸看见门外的人散了个干净,这才重新推开殿门走了进去。

  大殿内却并没有他预料的一片狼藉,所有的东西都待在他们应该待的地方,就好像刚刚这里面什么都不曾发生一般,与往日并无一丁点区别。

  除了蔺策。

  高庸进到内殿看见蔺策整个人仰面躺在软塌上,还保持着刚刚高庸离开大殿时的姿势,就好像刚刚这殿中并没有人来过,他也没有和任何人发生过争执。

  但有些事毕竟已经发生了,有些话说出口之后便无法挽回。

  蔺策听见脚步声,下意识转过头来,在看清来人之后又收回视线,胡乱地揉了揉额角:“他走了?”

  “是,陛下。”高庸低声回道,“现在应该已经离开了皇城,上了马车。”

  “知道了。”蔺策抬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却依然难掩满脸疲惫,“给朕倒杯水来。”

  高庸慌忙上前,倒了杯水送过来,蔺策却依旧靠在软塌上,只是掀了掀眼皮朝着高庸看了一眼:“扶朕坐起来。”

  高庸跟在蔺策身边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他这副样子,急忙将水盏放下,先扶蔺策坐起身,喂他喝了些水,才有些担忧地开口:“陛下,您这段时日一直为了朝政而烦心,昨夜更是夙夜未眠,现在脸色差的很,要不要奴婢宣御医过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