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节(2 / 2)


  当然贾珍珍也不会委屈了员工,村干部们商量了,这一批次的聘礼都由公司帮忙置办了。尤其是外娶的那几位新娘子,绝不能委屈了。总之,聘礼既要体面,体现诚意,又不能过分炫耀,让人以为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糟粕抬头呢。往外村送聘礼这事,由村里面的干部们分别牵头,充分体现贾家村对新人的尊重。尤其是其中几位,本来是早就说好亲了,后面又因为村子修路、旅游大开发而推迟了婚事的。人家姑娘也是无怨无悔的等着,这一年多以来,农忙的时候,还三不五时来村里帮忙搭手,都是好姑娘。

  杨树村老张头家的女儿张玉芬就是这么个情况。这玉芬长得漂亮,周边几个村里都是有名的,配的对象是胖婶的儿子贾志强。这玉芬今年都二十三了,因为前面的耽搁,村里面少不得一些闲言碎语。尤其是玉芬眼光高,拒绝了好几个本村提亲的,就更经常听嚼舌根的了。但好在婚期虽然推迟了,但贾志强倒是勤勉,逢年过节手里不空着的来拜访老丈人,看望未婚妻。玉芬也经常去婆婆家帮忙,尤其是这旅游旺季的时候,婆婆家四五个客房,家里就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子,公爹和志强又要忙地里的活,家里实在是忙不过来。这一来二去,婆婆一家子和善、村里富裕、未婚夫又长得英俊,玉芬是一个死心塌地的。

  好在终于交换庚帖了,这个月底,她就要出嫁了。这庚帖被敲锣打鼓送回自家的时候,村里人羡慕的眼光把她骄傲坏了,被村里人指指点点的郁结一扫而空。供奉庚帖的这几日,她事事小心,生怕打破弄坏什么,结果自然大吉,可见老祖先们都满意这门婚事呢。玉芬在自己房间里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说话声、喧哗声,内心憧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到张家提亲的带头人是东平叔,人高马大,一脸的周正看着就像是个干部;媒人则是同村嫁过去的英嫂子;跟着来的除了男方的亲戚叔伯,还有凑热闹的游客们。在城里哪里见过这么正经的送彩礼的场面,这次碰上了,说什么也得掺和一下。当然最高兴的还是要数新郎官贾志强和他父母了。新郎官穿着一身西服,一米八的大个头撑起衣服来显得十分的英俊潇洒。

  走到张家,院子内外都围满了看热闹的亲戚、村民。东平叔推了他一下,贾志强立马醒悟过来,对着迎上来的老丈人丈母娘叫道,

  “叔、婶,我今天带我父母来是来商量婚期的。”

  “嗨,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呢,马上就举行婚礼了,叫声爸妈当预习呗。”说话的是男方队伍里的自家人,帮着捏合的。

  “呵呵,亲家来了,快进屋坐吧。”张老头今儿高兴的脸上皱纹都更深了,笑得更是见牙不见眼了。

  于是一行人挤进了屋子,宽敞的堂屋里早已摆好了座椅板凳,谁知道竟然不够坐,男方浩浩荡荡的来了二三十号人。张家人忙着去借凳子、烧茶水,贾家人则是忙着把彩礼都抬了进来。一来一往间,堂屋显得格外的拥挤热闹了。

  张玉芬作为准新娘,今天是打扮过的。一对大辫子梳得油光水滑,脸上涂了薄薄的粉,唇上擦了粉色的口红,脸蛋上倒是不用打腮红,只看一眼未婚夫就脸色绯红了。过场样的给客人们奉上茶水以后,她就要退下去,准备躲到房间里偷听动静,却被媒人英嫂子拉住了,

  “玉芬妹子,咱们不兴旧社会盲婚哑嫁,今天你是主角。就挨志强坐着,也看看你婆婆给你准备的聘礼喜欢不。”

  玉芬也不是那扭捏的人,公婆都相处过了,况且自己也想看看,就顺势坐在了一边。只是身子半扭在一旁,不去看贾志强,免得人笑话自己想嫁。

  英嫂子从挎包里抓了几大把水果糖,撒到人群里,嚷嚷着让大家沾沾喜气,实际上是堵住大家的嘴,听她来撮合。

  聘礼,准备了十担披红挂彩的,分量不多,寓意是十全十美。打头的两担是堆成宝塔形状的喜饼和两坛喜酒。

  “叔婶,这喜饼是两百个。别看样子普通,但这可是我们村五福俱全的几个媳妇帮忙做的呢。里面的馅料是红枣莲子的,寓意是早生贵子,就摆在这桌子上看着气派喜人。”

  于是两方人合力把这一担喜饼塔摆在桌子上,上面再贴上一个红纸的大喜,展示给众人看。说道这喜饼,其实是容城早年流行的风俗,后面因为物资短缺,能用白面馒头替代,上面蘸个红点就算是有心了。贾珍珍为了还原民俗风貌,硬是磨着村里的老人们把这技术给重新挖掘了出来。现在一看,烤得金黄的饼摆在桌上,就是一个敞亮。

  “这酒呢没什么,是咱村里自己粮食酿的,您二老平时可以喝上点,强身健体。”

  “这一担是给新娘子准备的四季衣衫。秋冬的呢子大衣、春夏的绸缎裙子都有。还有这鞋子羊皮的靴子、高跟的皮鞋,和这红色的嫁衣,结婚那天正好穿呢。”

  “这一担是四色糖,冰糖、桔饼、冬瓜糖还有云片糖,祝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

  “这一担的花生、莲子、百合、桂圆,上面压得是礼金,咱们都是实在过日子的人,都是从银行才换回来的崭新票子,一共是1001,寓意是千里挑一!”

  “这一担是白米、糯米、红米、紫米,用来做汤圆。团团圆圆,甜蜜美满!”

  “这条鱼还活蹦乱跳呢,九斤九两九钱,寓意长长久久!”

  英嫂子说得是口干舌燥,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歇口气,就有围观的人开始阴阳怪气的说风凉话了。

  “哟,我还说贾家村多富裕呢,感情是越有钱越抠呢,这么多东西看着热闹,实际上也没什么值钱的吗。三转一响、带电的什么都没有嘛。连我们村娶媳妇都不如呢。”

  “你懂个屁!”跟来提亲的游客们不干了,七嘴八舌的开始说道了。

  “这酒是村里面长寿老人们酿的,限量出售。咱们想买给两三百都不一定买得到呢!”

  “还有那衣服,样式是贾珍珍画的,根据新人尺寸气质又有改动。这绣花这做工你们看看,哪里买得到哦。贾珍珍是谁不用我介绍了吧?!”

  “这糖果糕点,你们去打听打听,吼一声贾家村出产的,看有多少人抢着要。”

  “还有这鱼,九斤九两九钱呢,怎么就这么精准的长的呢!你们去给我找一条来试试!”

  “就是,还三转一响呢,老土!贾家村家家小别墅,把冰箱彩电什么的当回事的搬过来才叫人笑话呢。家家都有的东西,有什么可炫耀的。”

  反正一句话,贾家村准备的聘礼,价值什么的见仁见智,但心意绝对是无价的。

  英嫂子也喝完水歇过气了,当做没听到某些人的不中听的话,

  “我还没说完呢。志强,把你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吧。”

  贾志强听话的从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一看,金灿灿的耀花人眼睛。项链戒指耳环手镯,四金一个不缺。他走到张玉芬面前,在媒人的示意下,把东西给她戴上。

  “玉芬,这些首饰的花样都是珍珍妹妹设计的,我不会做什么,就在戒指里面刻了咱两的名字。字有点丑,你别嫌弃。”

  “志强哥,你别这么说。就是没有这些我也是非你不嫁的,多谢你有心准备了这些,让我成为了所有人羡慕嫉妒的对象。”

  晒聘礼就这么的结束了,媒人又假意推辞商议了一下结婚日期,双方都提前通过气的,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后三个月以内绝无仅有的好日子。

  村里的游客们掺和了这一些事,都大感有趣和意义深远。一想到正婚那一日的热闹,自己没有请帖来不了,就捶胸顿足。有那聪明的,开始打新人的主意。跟着娶亲的人家称兄道弟攀亲戚关系,咱当新人的亲戚来喝喜酒总成吧!

  第69章 热闹婚礼二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下旬, 村里面的气氛已经热烈起来了。尤其是山里面已经下过一场雪,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收拾一新, 窗花红纸彩灯都挂了起来。村里面的广播又开始播放喜庆的歌曲,听得干活的人都心花怒放,干活都卖劲,最得劲的当然是准新郎官们。

  时间越抵近,这活就越多。虽然村里的餐厅有接待众多游客用餐的能力,可架不住几个主要的能手这次娶媳妇呀。总不能让人上一刻在厨房里忙碌,下一秒上台喝媳妇茶吧。于是, 荣县的村民们又被请来帮忙。其实不用请,荣县村民现在除了动不了和年纪小的, 还有要操持家务的,大半的村民都在贾家村干活。可以说是贾家村养活了他们。人都知道感恩, 贾家村这样的大喜事,不用请, 也知道让自家媳妇来帮忙搭手。

  十一月二十一日,受邀请的游客们都陆续抵达了贾家村,因为按照婚俗, 婚礼的忙碌今天就算开始了, 第一天是新娘家的重头戏。姑舅都回来送亲, 姐妹们都帮着料理, 兄弟们要挑担子、抬嫁妆。一大早的, 先是送新娘的嫁妆。这事不需要村民们动手, 看热闹的游客们都抢着沾沾喜气呢。任他是财大气粗的老板, 还是面目严肃的单位里的领导,在这热闹的氛围里都轻松自在了。

  新娘子的嫁妆更多的是各种生活用品。七大姑八大姨都亲近的亲戚都必须要陪送全套的床上用品,再加上女方的衣服、小件用品,担子看着大,队伍长,但其实很轻省。嫁妆挑到新郎家以后,帮忙搬嫁妆的人又是抢着来的,因为送到新房以后,会有红包相送。

  吃过晚宴以后,新娘家的仪式步入了高潮,本地最热闹的习俗,坐堂骂媒哭嫁。原来该是新娘自己哭,可现在这些年轻人哪里还记得这些古俗唱词哦。为了找到会哭嫁的人,贾珍珍在上了年纪的阿婆们之间去寻访,好不容易才找齐了二十个代哭的人。

  新娘坐在自己的闺房里,小姐妹们陪着。请来代哭的人坐在房门后,手往大腿上一拍,嗓子一捏,就开始了哭嫁。第一句唱词就是把那牵线搭桥的媒人来骂,

  “只怨媒人莫良心哦……”声音婉转悠长,哀怨缠绵。“背时媒人死独子哟……”骂媒人越惨,媒人越高兴,只有这样才能去了自身的“霉气。”

  骂完了媒人,开始哭新娘自身,表达自己不愿意离开娘家,对婆家生活的担心。

  “我的妈呀我的娘……”这是在哭爹娘的养育之恩,这时候爹娘就要上前,给女儿嫁妆钱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