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1 / 2)





  众人才刚进门,那头就跑来一个衙役,看见他们便难掩欣喜道:“齐大人,廖主簿,大人正找两位呢,有急事!”

  两人下意识看向晏骄,后者笑道:“难不成贼人还能跑到衙门来报复?我陪老夫人回去就行了,你们快去忙吧。”

  齐远和廖无言也跟着笑了,四个人当即便分成两拨。

  等齐远和廖无言进到刑讯房,就见地上歪歪斜斜的跪着一群……啥玩意儿?

  打头的几个俱都鼻青脸肿、眼斜口歪,脸上翻了酱缸一样,哼哼唧唧的,话都说不利索,瞧着既滑稽又可怜。

  “呦呵,怎么惹到咱们县太爷了?”齐远都给逗乐了。

  庞牧坐也不好好坐,直接一条腿踩在桌案上,手里捧着一把黑漆漆的刀翻来覆去的擦,白惨惨的刀刃越发显眼。

  一旁负责书记的衙役视而不见,只是低着头下笔如飞。

  “大人,嘶,不是,亲爹!饶了儿子们吧!”

  一群人口齿不清的喊着,涕泪横流,哪儿还看得出最初的嚣张?

  庞牧请齐远和廖无言坐了,听了这话便一阵恶心,“老子哪儿来你们这群不肖子孙?”

  大刘等人一噎,竟隐约有些委屈:

  之前是谁逼着我们喊爹来着?这会儿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庞牧冷哼一声,这些人就都不敢吭声了。

  本也不是什么伤害人命的大案,且但凡愿意掏钱的百姓,多多少少也存了贪小便宜的心思,花上几十上百文买个教训也不亏。

  他本想从轻发落,叫这些人长个记性便罢了,不曾想这些厮们做的忒绝,只许他们骗人家,不许旁人凭本事赢东西,合着全天下的便宜都给他们占了。

  今儿是碰上自己没得逞,可若换上平头百姓,谁能耐得住这么些莽汉的打砸?

  如今看来,叫他们骗子还算玷污了这个称呼,该叫土匪才对!

  庞牧问一旁的衙役,“何年何月何地伤了什么人,都记下来了么?”

  那衙役恭敬道:“禀大人,记得清清楚楚。”

  庞牧嗯了声,又用刀敲了敲摊主李壮眼前的地面,“还有隐瞒的不曾?”

  李壮吃够了打,恨不得听见他的声音就发抖,当下摇头道:“没有了,绝对没有了!”

  庞牧点点头,想了下,吩咐下去,“远的我顾不上,但凡平安县辖下的,都派人送些抚恤银子过去,顺便将伤者情况报给我知晓。另外,将这文书抄送给周边府州县,叫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赃银本就该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衙役应了,又听庞牧对李壮等人道:“你们屡次伤人,着实可恶,先将方才说的再细细讲一回,本官自会酌情处置。”

  李壮的眼睛亮了亮,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小人说了,算戴罪立功不?”

  庞牧弯下腰,用刀尖拍了拍他青肿一片的脸,皮笑肉不笑,“你说呢?”

  那明晃晃的刀尖在自己脸上蹭来蹭去,又冷又硬,带着一股寒意从尾巴尖儿窜到后脑勺,李壮都快吓尿了,哪儿还敢讨价还价,只是哆嗦道:“小人不敢,不敢,这就说,这就说……”

  这伙人是惯犯了,这几年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一路走一路骗,在一个地方停留不超过五天,基本上是得手就跑。

  就在不久前,一行人在平安县城以北两百多里的青町镇停留,照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行骗,第一天就“用辛勤劳动换来丰厚的回报”。

  摊主,也就是骗头子李壮十分高兴,带着他们酒楼去喝酒,叫了姑娘,一气闹到夜里。

  他们结账时,正好看见店中伙计丢出去一个醉汉。

  那醉汉酒气冲天,已经不省人事,穿的却是读书人才会穿的长衫,只是皱巴巴脏兮兮,也不知几天没换洗了。

  他在街角边吐边哭,口中翻来覆去的说着什么“对不住”“杀人”“别来找我了”“鬼啊”之类的话。

  李壮抹了把脸,继续道:“小人们听了一回,觉得倒不像是胡话,生怕惹了麻烦,就连夜跑了。”

  听完他说的话,齐远和廖无言同时在心中想起来一桩案子:翠环山举子案!

  “又是书生,又是杀人的,还是这个时候,”齐远喜道,“天下总不会有这样巧的事吧?”

  “便是巧合,涉及人命,咱们跑一趟也不亏。”话虽如此,可庞牧也觉得那名醉酒举子只怕就是在翠环山杀害隋坤的凶手。

  滇阳距离平安县千里之遥,派去调查隋坤生前好友的衙役到没到还不知道呢,若没有这意外的线索,最快也要几个月之后才能破案。

  事不宜迟,庞牧连夜就点了人马,命刘捕头一行人即刻带李壮去青町镇抓人。

  ——

  接下来两天,秋雨连绵不断,像个哀怨的女子如泣如诉,中间不时夹杂着滚滚闷雷,一点点的将燥热的空气洗刷了个干净。

  一场秋雨一场寒,不久前还要穿纱衣的,这会儿众人却都陆陆续续换了厚实的料子。

  晏骄也换了岳夫人给做的那身鸭蛋青厚缎子衣裳,只觉柔软顺滑,无一处不服帖,心里不免美滋滋的。

  这几天她倒是清闲,便带阿苗去了香料市场,一口气将各色香料、大料都配齐了。

  天气湿冷,岳夫人关节疼痛的老毛病又犯了,有时候晏骄在院子里都能听到老太太在屋里低声呻吟,可等敲门问候,她却又一脸若无其事,笑的如往常一样和蔼。

  晏骄心疼不已,跟赵婶子商量过后,去市场买了一副羊大骨,外加几斤羊肉、羊杂,准备加上防风驱寒的药材做些个羊肉汤、羊肉面,也好给衙门里的人补补。

  赵婶子暗自划算,虽然一口气买这么多有些靡费,可细细算来,一副羊大骨能反复熬煮几日,且还算荤腥,分摊到每顿也很实惠了。

  以前她总觉得骨头这种东西过于鸡肋,又没法吃,还比寻常菜蔬贵,汤水又不管饱,因此从未摆弄过,现在就眼巴巴的等着看晏骄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