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十年代单亲妈妈第21节(1 / 2)





  不过为了省人工费,小夫妻决定自己干,所以欧荣想要搬进来,还真得再在招待所住上一个月。

  行了。

  欧荣回去的时候又乖乖补上二十天房费。

  收银员脸上笑的像朵花:

  “地方不好找吧?”

  欧荣点头:

  “是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愿意租的,还要等一个月才能搬进去。”

  收银员万万没想到,一个外地女人,对京市人生地不熟的,才一天就找到房子了,这也太幸运了吧。

  不由的问:

  “呀,那还真不错,在哪儿的房子啊?一个月要你多少钱?”

  欧荣说:

  “供销社员工的大院,一个月五块钱。”

  “五块钱?真不少。”收银员感慨,突然反应过来:“你说住哪儿?供销社大院?”

  欧荣点头:

  “是啊。”

  收银员态度立马就变了,眼睛里还带着些讨好。

  “哎呦,那可是好地方,供销社的工人不多,大院里住着宽敞,大姐啊,你赶紧出去找工作,一定得留在京市啊,赶明儿个你搬过去了,我去你那里看你。”

  那口气,一下子就熟络了,仿佛她们是多年好友而不是房客与员工的关系。

  收银员小李是势利眼了些,这也正常,欧荣没必要因为这下她的面子,出门在外不就是这样吗,多个朋友多条路。

  再说了,想也知道,小李突然这么殷勤无非是想借着欧荣的面子,买点东西,供销社的东西想买得靠抢,还有好些东西,不用等上架,社员们私底下就卖给亲戚朋友了。

  供销社没东西,欧荣有呀。

  小李呢,是京市本地人,年轻,工作也好,这不正是欧荣的优质客户嘛。

  那点看不起算什么,只要那些看不起她的人最后都能成为给她送钱的人,那就让看不起,来的更猛烈些吧。

  于是欧荣大方的回答:

  “行啊,正好我在京市也没个朋友,心里还有些打鼓呢,你愿意来当然好啦,天天来我才开心呢。”

  “欧姐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我去的多了你可别嫌我烦。”

  “不会的。”欧荣说。

  “那欧姐,以后京市你有不知道的尽管来找我啊。”

  欧荣也不客气:

  “要说想打听的,还真有一件事儿。”

  “啥事儿?”

  “我想给晓丽找个好学校上学,小学的话哪个学校好一点?哪个老师好一点?”

  京市的人口多,父母都在厂里上班,所以有很多子弟小学,几乎每个大厂都有一个子弟小学,比如肉联厂小学,钢铁厂小学,纺织厂小学等,还有分片区的,比如老城区小,新城区小。

  六十年代的小学都不大,一栋平房,六个房间,一个年级一个房间,总共五个年级,再加一个教师校长共用的办公室。

  每个年级有二三十个学生,一共一百多个学生,老师身兼数职,加校长总共两三个老师,有时候校长也兼职老师。

  这就是六十年代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的所有配置,到了大学才会有不同。

  小学太多,欧荣不会乱选,肯定要打探一番。

  收银员小李说:

  “咱们京市最好的学校,就是机关学校,机关小学,机关初中,机关高中,一条龙,不过这个学校可不好进,里面全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孩子,有些孩子家长工作还挺敏感,人家怕孩子被间谍绑架拿来威胁父母,这一块儿的审核特别严。”

  “首先你得是政府大院的,就算不是,得有政府大院的人担保,一般的高层还没资格做这个担保呢,然后查你全家,政审过了之后,才是高昂学费,书本费,等等等等,不像我们子弟小学,一年一块多钱就够了。”

  欧荣想想就特别心动。

  而且她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小收银员还在说:

  “除了机关小学,其他小学都差不多,初中就少了,京市就三所,除了机关,另外两个升学率都差不多,高中更是只有两所。”

  所以最后小收银员给她的结论竟然就是,哪里住的近就选哪里,不过好老师她倒是给推荐了一个,可惜推了也是白推,她推荐那人是京市大学的教授,她女儿才六岁。

  好吧,在这个初中毕业可以横着走,考上大学堪比中□□的年代,她也没法要求小收银员能给她多少帮助。

  心里有了算计,欧荣又跑去邮局一趟,往老家拍了封电报。

  电报费特别贵,按字收费,一个字五毛钱,连标点符号都要钱,欧荣只写了十八个字:

  晓丽要读机关小学,需要军区帮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