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节(1 / 2)





  刘太后盯着赵玄看了一会儿,却问道:“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呢?”

  赵玄闭了闭眼睛,咽了下口水,又清了清清嗓子,方才道:“太医院中也有催精促情的法子,此事拖延太久也显得太刻意,不如早些……早些解决了吧……”

  刘太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笑了一声,道:“那便按照你说的去办吧!”

  赵玄松了口气,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之后两人又说了一些朝政上面的事情,说到后面,刘太后见赵玄已经听得云里雾里,便打住了话头,让他先回昭阳殿去了。

  等到赵玄走了,刘太后招了祝湉过来,道:“你去查一查最近皇帝都去见了谁。”

  祝湉应下来,自去探查不提。

  .

  而这一天晚上,赵青被灌了整整一碗的催精促情的汤药,满脸潮红地瘫软在肩舆上,便朝着披香殿去了。

  他起先是不知道范女官端来的是什么玩意,刚喝下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但过了一会儿,便觉得下身几乎要爆炸,整个人所有的意识都集中在了下半身,几乎已经无法思考。

  这汤药是什么作用,到了此刻,已经是显而易见。

  范女官搀扶着他上了肩舆,低声道:“小郎君泄出来就好了,一会儿就到披香殿,这会儿且先不要着急。”

  这时候赵青反应迟钝,一直到躺在肩舆上了,才明白范女史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只昏昏沉沉地点了头,努力深呼吸了几下,闭上眼睛让自己竭力平静下来。

  不一会儿就到了披香殿,里面丽妃已经准备妥当,一切都是侍寝时候的准备。

  赵青被旁边的小内侍半搀扶半拖拽地下了肩舆,只觉得脚下发软,但下身又是要喷发一样的难熬……进到了殿中,在烛光下,他看着丽妃在床边低头等待的样子,几乎有些无法克制自己的动作。

  ……

  范女史在外面静静地站到了三更,三更过了以后,赵青才被小内侍搀扶着从里面出来。

  小内侍道:“今日留了。”

  范女史点了头,伺候着赵青离开之后才发现,今天的披香殿外,竟然没有等着那么一个从昭阳殿里面出来,专门来送事后汤的宫人。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来啦~~~

  ☆、试探

  中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

  六局开始预备着冬天的物事, 薛瓷在长乐殿帮着刘太后处理这些宫务, 倒是觉得时间过得极快——忙碌起来的时候,便也无心去东想西想, 胡乱琢磨了。

  或许是因为在长乐殿认真办事,又不惹是生非,也不仗着自己现在执掌了宫务就以权谋私, 刘太后对薛瓷的颜色更好了一些, 偶尔也会与她说一说其他的事情,比如朝政之上的种种,又或者是一星半点的旧事。

  “哀家如你这年纪的时候, 心高气傲得很。”刘太后放下一本奏折,看向了旁边的薛瓷,仿佛是心有感慨,“那时候才是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 哪里像现在了?”一边说着,她往后靠了靠,又接过了祝湉递上来的茶水。

  薛瓷笑了笑, 只道:“臣妾不能与娘娘比,臣妾糊里糊涂的, 好些事情都闹不清楚,就只好虚心学习了。”

  刘太后笑道:“稳妥也是好的, 不骄不躁,哀家正是喜欢你这一点。”

  薛瓷大大方方地看向了刘太后,道:“娘娘喜欢臣妾, 不赏赐臣妾一点什么吗?”

  刘太后沉吟了片刻,问道:“薛昭仪想要什么赏赐呢?”

  薛瓷想了想,又垂眸思索了一会,起身跪在了地上,道:“臣妾听家里人说了并州的事情,臣妾担心父亲,想请娘娘……召父亲回京来。”

  .

  她说出这话并非是偶然的——中秋宫宴时候,裴氏进宫来,便提到了如今薛春回还在并州的事情。朝中如今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张欣张丞相为首的,他们主张让薛春回在并州伺机以待,瞅准机会对突厥出手,给予突厥重创,从根本上解决掉北边的威胁,刘太后正好也是这样认为的;另一派则是以太尉张岭为首,他们认为薛春回目前兵权太大,应当派监军前去,否则将来薛春回若有反心,朝中无能为力。

  赵玄是没有针对此事有任何表态的,但这个时候的没有表态,几乎已经能说明他与刘太后的政见并不相同了。

  裴氏把这些说给薛瓷听,倒不是想让她在宫里面对赵玄吹耳旁风的。裴氏向来头脑清醒,也看得清薛瓷如今在后宫当中是个什么处境,应当是什么态度,于是只提醒她道:“无论如何,卫国公府都是你的后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你也丝毫不用担心的。你所要算计的,乃是太后与圣上之间的态度变化。”

  那样的场合之下,裴氏并没有说太多,但薛瓷已经心领神会。

  薛瓷陪着刘太后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不能说对朝政上完全理解,但也知晓一二。她倒是不担心朝廷不用薛春回,这满朝大臣算下来,也就只有这么一个薛春回能打又当年,若不用他,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毕竟打仗这种事情,既然出兵,便是不想打败仗也不想去低头言和的。

  既然问题并不是处在薛春回不能用上面,那么关键就在于朝廷想如何用之上。

  在薛瓷看来,赵玄——或者说张岭张太尉这一行的想法能够理解,若设身处地去想,也能明白他们的担忧,但放眼战场之上,在敌人眼里,派监军过去掣肘薛春回,那就是突厥人喜闻乐见的了,不抓紧时间打个漂亮的胜仗,突厥人都不会甘心。

  而一旦打败了呢?责任会算在谁的身上?

  再回头看刘太后等人的主张,若能一举除掉突厥这样的心腹大患,现在给予薛春回权力又能怎样?这权力终究是朝廷给的,现在既然给了,他日就能收回来,况且薛春回有什么理由去造反?他为什么要去造反?此刻不给予信任,又怎能让臣子安安心心地为朝廷卖命?

  .

  薛瓷细细看着刘太后的神色,又打了一遍腹稿,继续说了下去:“父亲这一年都在外面,不曾回京来。并州之事,父亲也已经平定了,臣妾是听闻了朝廷中关于臣妾父亲的争论,臣妾便斗胆,想请太后召了父亲回京,当个安乐国公,含饴弄孙,平安度日。”

  刘太后轻轻笑了起来,道:“哀家对你父亲放心得很,朝中的流言蜚语,你大可不必放在心里。”

  薛瓷只觉得提起来的心缓缓放下了,她停顿了一会儿,才温温柔柔地笑道:“多谢娘娘。”

  此刻是在谢什么,刘太后和薛瓷都心知肚明,两人此刻也不想把这话再深入说下去,便是浅尝辄止,转了话锋,说起了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