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章(1 / 2)





  尤晓莺不敢去直视方远的眼睛,在他的目光中看到对自己的半点失望,“你不生气吗?”

  “我能生谁的气?你、我爸妈、还是方航那不成器的小子?”方远嘴角微微抽动,语气平淡,他的反应落在尤晓莺眼里更像是怒极反笑。

  “你就不怨我,没提前和你商量就把事办了?”尤晓莺不后悔自己的行为,方航自觉翅膀硬了想脱离家庭的束缚出去闯荡,将来不管他是撞得头破血流,还是出人头地,更她尤晓莺有半毛钱关系吗?尤晓莺以所有成全她,还把事情办得干净漂亮,固然是看在方母的情分上,更多的是想从方远肩上解放掉方航这个累赘。她受够了眼睁睁看着方远为了家人劳心费神,可没一个人能理解他的不容易。

  尤晓莺还是担心自己的这次事先隐瞒方远,先斩后奏会影响他们夫妻俩之间的感情。这也是她今晚将女儿交给父母照顾的原因之一,如果接下来会发生争吵,她不希望彦彦会耳闻目睹父母的不和睦。尤晓莺会竭力维护她的家庭,隔绝掉女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切伤害!

  “晓莺,这回着实怨不着你,我妈找上门,你也推却不掉。我妈她纵容方航也不是一两天了。方航那小子又是什么性格,我都清楚,他只要一胡搅蛮缠,我妈睡觉都不会踏实,全家人都得陪着他不安生。”方远是通透的,即使心中有愤怒,他也能评断出妻子没有错,相反她帮了方家的忙。对于父母对方航的纵容,他反而看透了、想明白了,很多时候对一个人心灰意懒,也就是瞬间发生的事情而已。

  方远长叹了气,“方航他打定了主意要出去闯荡,你就是不帮他办这个毕业证,他也会动其他歪脑筋,是已成定局就算了。但今后我爸妈要是再有什么事让你帮忙,你直接把事情推到我身上,我来处理!凡是方航的事情,我不想再多管了,反正有爸妈护着,我也管不了。他都这么大个人了,人生是他自己的,就像阿芸一样,他自己想好了要怎么走,我也左右不了!”父母指望着小儿子能有大出息,心心念念着他会为老两口养老送终,他们怎么盘算都是他们的自由。为人子女,做到自己的本分就足够了。小儿子在父母眼中自然是千好万好,可却没掂量清方航有几斤几两重,以后就算酿成了苦果也得他们自己平常。自己这个当亲哥哥的能做的有限,不可能一辈子跟在方航后面帮着他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话题扯到方芸身上,尤晓莺面上带着几分关切,“对了,最近有阿芸的消息吗?算算时间中专四年,她今年也该毕业了吧!”

  作为长嫂,除了方航那样实在不讨喜的弟弟,尤晓莺对方远的两个妹妹也挺上心的。

  大妹方茹性格和顺,一直是个让人挺省心的姑娘,她从读书工作结婚都走得顺顺当当的,父母哥嫂能为她操心的不多。方芸就更是不用人操心了,因为你根本就操不着。

  方芸上中专的第一年,寒暑假都没回家,方家人都习以为常,为了节省来回的路费,她两个哥哥姐姐都是这么过来的。方大志虽然对小女儿缺乏父爱,在金钱上也不会故意苛待。到了第二年开学季,方大志亲自到县城邮局,照着方芸学校的地址,将小女儿来年的学杂费与生活费一并汇了过去。

  谁也没想到半个月之后,邮局把汇款单退了回来。邮递员送到方家的时候,还多了一张汇款单与一封信。第二张汇款单没有落汇款人姓名,但从地址与时间上分析,应该是前一张寄到后方芸才在邮局开的票,上面的金额也不大,恰好是前一年方芸上学时从方大志那拿走的数目——八百块钱!

  信当然也是方芸写的,展信只有寥寥数句,方芸只提及了两件事,但她的意思表达得足够清楚明白了:其一,今后她不会再回安县了,更不会回方家;其二,父母的生养之恩,她铭记在心,但自身现在能力有限,不能偿还父母的恩情,只能每年给父母寄一笔生活费聊表谢意。

  方芸在信上说的是还父母恩情,但凡带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她这是从今往后要同家里面断绝来往。这封信如同一个平地惊雷,方家彻底乱了套,差点将方大志气昏过去,方母同样慌了手脚。不过方大志很快又镇定过来,当着全家人的面咬牙切齿宣布,就当自己没生过方芸这个女儿,她不想回家,自己也不稀罕!

  不管是不是气话,今年是方芸在外读书的第四年了,每年除了按时寄回家的一张汇款单,让人知道她人还安好,其他的半点音信也无。直到现在大家伙私下里在议论,也不敢当着方大志夫妻的面提方芸,方母一听到小女儿的名字就掉眼泪,方大志更是回回气得跳脚。

  父母不上心,作为大哥,方远仍然担心方芸一个姑娘家在外面,年纪又小,一面上学,一面又要挣生活费与学费,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会走上歧途。在收到信的第二天,他急急地赶到方芸念书所在的城市,一星期后,又独自回来了。从方远口中,尤晓莺才惊觉那时刚满十六岁的小姑子是个多么有魄力、有手腕的姑娘!

  方芸胆也大,到学校的第二个月就借口自己借住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申请了外宿。实际上她自己在校外租了个小单间,方大志给方芸的八百块钱当然不够付房租,但尤晓莺在方芸的行李里偷塞的一千块,方芸以此作为启动资金,批发了一些应季的衣服鞋帽,住房也是为了方便堆放货物。没课的晚上,方芸就在闹市区的夜市里摆地摊卖衣服。方远到了方芸学校,守了一天大门才堵到了人,在见识过方芸的住所后,又跟着妹妹出了两次摊,方芸一个小姑娘支应起服装摊来绰绰有余。一切方远都看在眼里,虽然辛苦,方芸很满足自己努力争取到的生活。自离了家后,她长期压抑的天性仿佛一夜之间被解放出来,方远还是第一次见到那样快乐亮眼的妹妹。作为哥哥,他不是不愧疚自己该死地疏忽了方芸从小在家的处境,到了他成长到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时,伤害已经造成,他再想弥补也无济于事了。

  回程前,方远同方芸约定,她不回安县不要紧,但血脉联系自己始终是她的亲哥哥,让她保证不能与自己断了联系。在得到方芸的承诺后,他这才放心回了安县。

  方芸也说道做到,虽然来信不多,但每隔三四个月,方远都会收到一封信。在信上方芸会说说她的近况,兄妹俩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得知彦彦出生后,方芸偶尔还会寄个包裹,里面都是小朋友喜欢的小物件,很是用心。

  “阿芸啊,”提起小妹妹,方远的脸上有些光亮,“上个月她寄信跟我提起了毕业分配的事,他们学校推荐她去省内的c市农行当柜员,但沿海的一家私企也有意向聘用做财务。她有些犹豫,还同我讨主意。”

  “要我肯定让阿芸选银行,现在银行待遇多好呀!工作也稳定。”尤晓莺也为这个小姑子感到高兴,这可算是个好消息,方芸的前途也算是一片光明。

  方远轻轻摆手,“我不这样认为,我推荐她去那家私企。”

  在妻子询问的目光中,方远慢条斯理解释道:“阿芸不像大妹那样喜欢稳定,相反她骨子里有点冒险精神。在银行那种条条框框的环境里,阿芸又没有人脉关系。晋升之路,除非得到领导的青眼,不然只能老老实实地当个小柜员,熬够年资才行。相反,沿海地区的大都市却不一样,改革开放这些年,为什么年轻人都一窝蜂地到深圳、广州去闯荡?因为这些沿海企业竞争激烈,他们也更愿意给有能力、有企图心的年轻人机会。阿芸更适合那里。”

  尤晓莺理解地点点头,下细想想其实方芸心中也早有定论了吧!寄信来名为讨主意,实际不过是寻求心理上的同盟支持,不然方芸也不会把一家私企的邀请与众人眼里的香饽饽并列。正如方远所言,不论是方芸,还是方航,即使是亲兄妹或是兄弟,他们的未来还是得靠他们自己把握,作为旁观者也只能帮着出出主意。

  尤晓莺从床边站起身,“我去把彦彦接上来吧!那小丫头睡相不好,一晚上尽踢被子,还是不要打扰到爸妈休息。”没

  不想方远拉住她的手一个用力,随着惯性尤晓莺跌进了他怀里,方远双手环在她的腰际,脸凑在她颈间厮|磨。“爸妈和彦彦肯定早睡了,你现在下去才是真的打扰到他们吧!再说,彦彦都快三岁了,早应该和我们分床睡了——”

  此时,方远的语气带着几分撒娇,如讨糖果吃的小男孩一般,他下巴上刚冒出来的胡茬却扎得尤晓莺脖颈痒酥酥的。

  尤晓莺默默地想,也许这就是爱了吧!你的丈夫明明在人前成熟稳重,在你面前却愿意褪去伪装,常常表现得像需要你照顾呵护的孩子一般,会撒娇抱怨。

  婚姻同样如此,夫妻间难免会有小争执、小冲突,因为两个生长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个体结合在一起,他们的思想难免会有不同步的地方。夫妻间的相互理解体谅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段感情也会因此走得更长远!

  ☆、第8章 .19

  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必然绕不开九十年代这一时期。论起九十年代的社会巨变就不得不提到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时制的改革了!

  在漫长的一个发展阶段,无论是干部、职工,还是学生都习惯每周一天休息的休假模式,这一天往往被称作“战斗的星期天”。在一天时间里,不但要搞卫生、买东西,还要走亲访友,经常是从早忙到晚。那时,星期一上班时流行一句话:“感觉周日比在单位上一天班还累。”

  时间辗转到九四年三月,职工休息日出现了第一次调整:在原先每周休息一个星期天的基础上,每两周再休息一个星期六,老百姓将其形象地称作“大礼拜”和“小礼拜”。面对不期而至的双休日,一部分职工与学生仍对不停转换的休息周期表现出不适应,特别在开始阶段,双休日的一大早就照常赶到单位或是学校,才发现大门紧锁。

  又经历过一年多的“大小礼拜”休假模式,九五年的劳动节后,传言中的双休日成为了现实,劳动者休息的天数由此前的每年59天增至111天。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处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中。男职工开始相约一起喝酒、打牌,女同事则约着一起逛街购物。

  同周围的很多人一样,方远与尤晓莺的双休日是常见的“1+1”模式:拿出一天时间与双方的父母相处,或是置办下一周需要的生活用品;第二天,小两口就背着彦彦的小画板,大手牵小手陪着女儿学画。

  在尽情享受每周多一天休息时间的同时,人们开始盘算着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双休日:朋友聚会、外出旅游、看电影……由此,随着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起来了,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双休日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假日经济。

  不仅是第三产业,方远的远鹰建筑也在假日经济中分得了一杯羹。仅以公司承接的清江西岸农贸批发市场为例,虽然所有门市摊位物业产权都归地方所有,作为开发方的远鹰只有使用权,没有售卖的权力。但随着地改市尘埃落定后,市场逐渐繁荣,摊位的租赁价格持续走高,商铺租金更是三连跳。批发市场落成的第三年,公司就在这个原本为了政|治投资的项目上收回成本、实现了盈利。今年的收益更是喜人,进一步为公司积累了转战房地产业提供了充足资本。凭借良好的人脉关系,远鹰从传统的建筑承包商,正式转型为房地产开发方。

  花开并蒂,对于刚过了二十八岁尤晓莺而言,今年是她重生后的第十年。如今,她有了一个人人艳羡的家庭,丈夫事业有成,女儿活泼聪明,可谓美满幸福。在外人眼里,尤晓莺再有什么不满意,就是贪心了!

  但尤晓莺心底一直存了个模糊的念头,随着曾经的同学挚友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发光发亮,越发清晰、强烈。。陶姜的建材公司供货渠道已经遍布南方十几个省市,冯露打发时间的小美容院也发展成了有十余家门店的连锁美容机构,这两年远鹰在方远手下事业版图不断扩张……而明桥小学从创办伊始起,学校的财政一直靠着远鹰的扶持。对财务状况了解得越是透彻,尤晓莺就越是焦灼,明桥发展道路上迈出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依附在远鹰身上吸取了养分!尤晓莺绝不甘愿,成为一直躲在方远羽翼下保护着的小女人,她的事业企图心同样在燃烧,要做就做个能同丈夫并肩而立的妻子,旁人提起她尤晓莺的名字,彦彦也能一脸自豪地大声说出一句:“那是我妈妈!”

  让学校脱离畸形的发展模式,与远鹰在财政上各自独立,也成为尤晓莺近几年致力的方向。从第一次拿到学校过去一学年财政收支平衡、且有盈利的财务报表,尤晓莺就在开始着手成立第二所分校,将明桥打造成民办教育里的明星品牌!

  如今,通过几年的积累,创办分校的时机也成熟了,尤晓莺把分校的校址选在了青山市市郊,在未来的几年内,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会在逐步转移到市里让这所分校成为总校,再以青山市为中心,将明桥的影响力辐射到全市各区县。同时,为了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常规的小学基础教育,学校也增设了小学英语兴趣课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双语环境。

  因此,轮到双休日改革后的第一个正式的礼拜天,尤晓莺还在为分校的筹备工作忙得日夜颠倒,引起了方远俩父女的强烈抗议。

  “妈妈,妈妈。爸爸答应明天要带我出去玩!”彦彦一蹦半尺高,双手环在尤晓莺腰间,像只小猴子般直接挂在她身上。尤晓莺不自觉的弯了弯腰,小丫头和方远这样玩闹惯了,但四岁的女儿盘在她身上已经有些吃力了。

  待听清了小丫头叽叽喳喳的叙述,尤晓莺一愣神,“你们准备去哪玩呀?去多久?”她好为这俩父女收拾出门的必备物品。

  方远上前抽走尤晓莺手中的文件,含笑纠正,“什么你们、你们的,是我们一家三口!”

  小丫头扳着手指头,跟着爸爸附和,“对呀,对呀,是彦彦、爸爸和妈妈——”举着三根短粗短粗的手指在尤晓莺眼前晃呀晃。

  按照计划,尤晓莺还准备过几天走访新校区选址的几个村落,与当地的村委会进行一系列的协商工作,那脱得开身有这个闲情逸致去旅游呀!

  她下意识地想拒绝,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方远伸出的一根手指堵了回去,“别总说自己忙呀忙的,这都是借口。你之前不是总劝我,‘一个好的老板,如果要混到事必躬亲的地步,那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老板’。你们学校那些领工资的大专、中专生都是吃闲饭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