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品太医第28节(1 / 2)





  可巧嘉真长公主时隔数年返京,来客中又有许多叔伯和堂表亲戚,少不得出面大谈亲情。

  只是大家关系本就不算亲厚,又隔了这些年,凑在一处更无话可说,她心里腻歪得很,更懒怠听旁人说些婚丧嫁娶之事,略坐了坐就找了个由头回来了。

  天气有点闷闷的,厚重的云彩压得很低,像是随时要下雨的样子。

  回来的路上,嘉真长公主忍不住回想起草原清爽的空气和高朗的天空,再看看四周高高的围墙,听着知了发疯似的嘶叫,越发烦闷。

  可此时不过是一点不值钱的果酱,一只不上台面的柳枝小提篮,竟就叫她心中的郁气一扫而空。

  “也好,”她点了点头,“你看着叫人弄几样清爽小菜,把这杏子酱也挖两勺出来。”

  偏有个宫女没眼色,向前请示,“公主,这罐子可要换出来洗干净了?还是还回去?”

  看着怪粗笨的,跟殿内其他摆设都不大搭呢。

  嘉真长公主撩起眼皮,理直气壮道:“既送了过来,自然就是我的东西了,急什么?且这么放着吧!”

  想了想,又翻身坐起来,随手把诗集往桌上一扣,自己先把装酸杏酱的陶罐取出来,又将床头桌上摆的那个泥塑大福娃装入柳枝篮子摆弄一回,转头吊在卧房内侧的纱窗下,果然可爱有趣。

  作者有话要说:  户部打广告:我们户部工作轻松!不过是996罢了!

  洪文:你们秃头……

  户部:扎心了!

  我小学在老家上的,好多人都会折柳枝编帽子、编提篮什么的,还可以拆掉中间的木质,只留外面的皮做哨子,可好玩儿了

  第二十六章

  天气湿热, 又总不下雨,宫中频频有人抱恙。

  官袍臃肿且不大透气,这个天气往外站一站就要湿透了,更别提横穿大半座宫城,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大人每到这个时节就很想告老还乡。

  当天下午太医署就得了信儿, 说秀女中有三人告病,想请人去看看。

  在最终定下来名分之前, 秀女们没有请太医的资格, 一应伤病都交由吏目处理。

  今天当值的吏目中数洪文和黄吏目最年轻, 没得说,两人对视一眼,顶着大日头出门。

  可巧迎面撞上站在户部门口的方之滨,这厮一见洪文就见缝插针道:“瞧瞧我说什么来着?咱们户部可不用大热天的出去!”

  如今整个太医署上下都知道户部十分觊觎自家小洪吏目, 私下约定决不能让他单独在外, 至少“两人成伍,三人成群”。

  此时黄吏目见了方之滨的反应, 立刻警铃大震, 双臂张开将洪文护在身后。

  洪文:“……黄大人?”

  黄吏目头也不回,语气中难掩警惕,“休要听他胡说八道,户部挨家挨户追债的时候可惨了!这年头欠钱的才是大爷。”

  洪文:“……不是, 您帽翅戳我眼睛了。”

  黄吏目:“……哦。”

  方之滨对面站着的也不知是哪个部的官员, 浑身的官袍都被湿透了,见状忍不住抹着汗打断道:“方大人,稍后寒暄不迟,我们衙门这个月的冰敬怎么就短了两成?”

  方之滨就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大本账册糊到他脸上,“你们去年一共欠了户部一千七百多两银子, 到现在都对不上账,没得说,每月扣点儿,什么时候扣完了再讲旁的!”

  洪文的眼皮狠狠跳了跳,开始努力回想太医署欠了多少钱。

  竟然还会扣俸禄的么?!

  黄吏目的神色也有些许惊恐,拉着洪文拔腿就跑,“快走快走……”

  为防刺客,宫中并没有多少能遮阳的高树,此时太阳还没落山,几乎笔直地照下来,放眼望去空气都扭曲了。

  洪文和黄吏目到达秀女们所在的朱翠宫时,里衣全部湿透,忙先去舀水洗了手脸。

  两个中暑的秀女倒不大要紧,皆因她们来自西北沿海,清凉惯了,突然来到又干又热又闷的望燕台难以适应,吃了药静养就好。

  都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头回离家这么远,又水土不服,瘦的都有点脱形了。

  洪文和黄吏目看的唏嘘不已,不约而同在她们药中多加了点甘草。

  好歹甜甜嘴儿,嘴巴甜了就不想家了。

  倒是最后一个老熟人,很有点麻烦。

  洪文一边替薛雨把着脉,眉头就皱起来了,“薛姑娘,你这年纪轻轻的,还是保养为妙,闲时少操些心。”

  距离上次见面约莫一月,薛雨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

  忧思过度,这种程度的症状放在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身上简直触目惊心。

  薛雨勉强笑了下,“我尽量。”

  她面上显出几分挣扎,良久才下定决心似的哀求道:“洪大人,您知道我家出什么事了吗?”

  她的病本来没这么严重,只是今天一大早突然就有别的秀女跑来告诉她,说定国公府的人都被撵回家去反思了。

  一听这话,薛雨当真肝胆俱裂,想细问问吧,那人也不清楚内情。

  偏如今她身在宫中,往来消息不便,隆源帝又明令禁止定国公府的人入宫求情,竟没个门路通气,她直到现在还不明白情况怎么就这么急转直下。

  洪文心道,你还真算问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