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品太医第75节(1 / 2)





  他心中顿时空了一块。

  “大人,”程斌提醒道,“该撒手了。”

  洪文的手还死死抓着码头上的木桩,若不赶紧撒手,等会儿船只起航一准儿被带下去。

  “啊?”洪文如梦方醒,盯着那木桩看了会儿,终究是缓缓松开了。

  洪崖用力捏了捏他的肩膀,“来日方长!”

  洪文低低嗯了声。

  道理谁不懂,只是……总难割舍。

  “起锚喽!”

  水手们齐声高喊,迎着水面已经升腾起来的雾气,缓缓驶了出去。

  他们这一去不仅带着大夫,还有许多草药、成药,以及随行护送的士兵,所以主船的船身非常庞大,更有上下三层。

  稍显臃肿的船身缓缓驶离码头,在浮着碎冰的河面用力划开几道水波,黑乎乎的。

  就在此时,洪文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疾驰而来,他心头一跳,猛地冲到船尾,睁大了眼睛看。

  马蹄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不多时,一人一骑冲破雾气越众而出,黑狐皮大氅下,墨绿色的骑装在空中猎猎作响。

  来了!

  浑身的血液仿佛都涌上头顶,洪文用力招手,才要上前,这才愕然发现大船距离码头早已有三四丈远。

  骑手不待坐骑停下便滚鞍落马,动作好似行云流水般畅快。

  她往前疾冲几步,可还是被滚滚水波阻住去路。

  看清来人后,谢蕴整个人都傻了。

  是长公主?!

  竟是长公主!

  原来如此!

  以前许多想不明白的细节,都在此刻豁然开朗。

  长公主眼睛死死盯着船尾的人,胸口剧烈起伏。

  就差一步!

  洪文急得直跺脚,随手抓住一个水手问:“能不能停一下?”

  那水手笑道:“大人说笑了,大船一开,岂有走回头路的?况且马上就要起雾了,若咱们不抓紧些,可要误了吉时啦。”

  按规矩,大船出港后要在望燕台最后一座水门外祭祀河神,虽不必大操大办,可必须卡着吉时,若此时停船,必然耽搁。

  洪文还要再说,却见码头上的人一甩斗篷,伴着身后滚滚波浪快步来到马匹身边,掀开马背上的褡裢,露出下头藏着的弓箭。

  嘉真长公主抽了自己的手帕子,胡乱摸了一回,干脆蘸了荷包里随身携带的唇脂在上面匆匆写了几个大字。她将写好的手绢绑在箭矢之上,再次折返回码头边,凝神静气一箭射出!

  黑色的箭矢如流星似飞鸟,呼啸着将乳白色的薄雾破开一道口子,稳稳钉在洪文所在的大船甲板上。

  有听见动静的侍卫冲出来,“有刺客!”

  洪文扑过去拔箭,洪崖笑着对侍卫们摆手,“无妨无妨,都是熟人。”

  这一箭力道十足,入木三分,箭羽仍在嗡嗡颤动,洪文用力一拔,赶忙拆了手绢看。

  淡淡的梅花香气扑面而来,被晨风卷起的手帕上唯有龙飞凤舞三个鲜红大字:

  “待君归”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字数够了就行,可是这一章实在不好断,干脆写完了一块发吧!

  大肥章,求表扬!

  第六十六章

  在残冬逆流北上, 着实是一种很奇妙的经历。

  初春将至,望燕台一带枯黄的草根底下已经有细嫩的绿色绒芽冒出,提前宣告着春日的到来,可随着洪文一行人渐渐北上, 竟仿佛冬日又卷土重来。

  已经开封的河面重新冻结, 焕发生机的嫩芽再次枯萎,路边重现积雪……

  就好似这一行人走的不是寻常水路, 而是整个儿淌进时光的河流中, 勇敢地逆流而上, 与天地作对,以致颠倒四季。

  甚至二月十八那日,弃舟登岸的车队直接被突然而至的大雪阻住去路,一口气在驿站等了三天。

  程斌冻得不行, 每天搓着手感慨, “若还在京城,这会儿都有胆大的人换春日薄袄了。”

  春分都过了, 可他们倒好, 日子越过越冷,如今反倒又把厚皮袄子翻出来穿上了。

  洪崖是个闲不住的人,在驿站住了一宿就觉无趣,次日一早扛着枪出门, 太阳没到正中就挑着一溜儿兔子回来, 亲自下厨炒了一锅麻辣兔丁给众人加菜。

  洪文许久没尝过自家师父的手艺,伴着红彤彤的酱汁和劲道弹牙的兔肉,一口气吃了三碗饭,这会儿有点撑,左手按着自己的肚子促消化, 右手提笔书写。

  “……自京城一别已有月余,公主一向可好?今一路北上,沿途风光与京中大不相同,草石森森、白雪皑皑,举目雪峰遥遥可望,若公主亲眼得见,必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