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国]焚香祭酒完结+番外_51





  而他说的那些话……在这个时代,约莫是要被拉去查水表的?

  生怕自己之前一番言论把人得罪,或是涉及到什么敏感领域的崔颂,立即就想到了装醉一招。

  一个未成年在醉酒时说的浑话,总不至于叫人计较吧?

  一摇一摆地走出集市,刚到人烟罕至之处,尽职尽责的徐濯就现身扶住他的臂膀:“主君,可是无事?”

  岂知崔颂比他还快,在踏进空巷的时候就立即挺直了身子,脚不抖了,头不晃了,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从来没见过如此套路的徐濯:……

  “无事,不必担心。”

  崔颂丝毫不觉尴尬地继续往前走,坐上等在尽头的马车,与徐濯一同打道回府。

  崔颂下定决心混完这最后的安逸时光,等董卓进京,他就趁乱跑路。

  那刺客自上回一役后,再未出现过。饮食也好,日常起居也罢,都和最初没什么区别,不见任何危机与针对。

  崔颂不知道这是因为幕后之人改变了主意,还是暂且放他一马,等着酝酿大招。

  或者……买凶杀人的真是蹇硕?所以蹇硕一死,他也就安全了……?

  依旧找不到答案,崔颂坐在内室里看书习字,继续研究原主的摘记。

  只要有事可做,脑中那些“还能回去吗”,“现代的我不会成为植物人了吧”,“会不会让爸妈担心”,“原主的灵魂哪去了难道和自己互穿了”……等等乱七八糟的想法就能被压制住,不至于钻进牛角尖里。

  崔颂借着在家休养的名义,每天看看书,写写字,逛逛街,就这么从四月混到八月。

  期间他大致读完了原主的笔记,重新翻了遍先秦史,每天偷偷在房里俯卧撑蛙跳,拿剑砍木桩……几个月下来,爆发力强了不少。

  让崔颂难以理解的是,这几个月里,荀氏叔侄偶尔会上门拜访,几人的友好值从萍水相逢上升到了君子之交……而崔颂完全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大概是脸比较帅#。

  崔颂捏着下颚如此认真地想道。

  自从进入八月,荀彧荀攸登门的次数渐渐减少。京中围绕着一股紧迫的气氛,仿佛绷至极限的琴弦,轻轻一掐就会断裂。

  崔颂知道,接下来何大将军要开始搞事了。

  第21章何进之死

  关于何进的事迹,崔颂知道的有限。而他本人亦对何进没有特别的兴趣与观感,不曾找寻资料探索何进是个怎样的人。

  因此,他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

  何进召董卓进京,打草惊蛇,逼得十常侍跳墙,先下手为强地杀死何进。

  袁绍等人杀宦官,为何进报仇。十常侍胁新帝刘辩逃宫,被董卓找到。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在京中兴风作浪,最终一把火烧掉了洛阳城。

  这是演义与三国志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

  然而史书多春秋笔法,许多细节与真相都被淹没在似是而非的文字中。

  何进确是召董卓进京了,但想出这一策谋的人,不是何进,而是袁绍。

  对于这一决定,何进并非全无顾忌。他所召的也不只有董卓一路人马,而是三路。

  董卓,丁原,桥瑁。

  初此之外,他还派了五路人马去外地征兵。

  董卓所率领的西凉军团,多为民风剽悍的外族,臭名昭彰,为士人所恶。

  何进心中亦不甚待见这西凉军,只让他们止步于上林苑,隔于关口之外,不让他们踏入洛阳半步。

  何进以为这是周全之策,却不想帐中策士多有反对之声。

  其中蹦得最欢的,除了陈琳,便要数曹操和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