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9.第 69 章(1 / 2)


1977年10月21号, 上面终于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生产队的喇叭里天天都在播这个消息。

张母听说这个消息,脸上的喜色压都压不住, “你说咱家这两个能考上吗?”

张大队长抽着烟袋锅子, “我怎么知道。”

张母沉吟了一会儿, 往屋外看了一眼, “你说小三媳妇要是考上,咱儿子要是没考上, 该咋整?”

不怪张母这样想, 毕竟何方芝是中专生,张向阳是初中生。成绩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张大队长朝她哼了一声, “你不天天夸你儿子能耐嘛,怎么现在又说这丧气话了?”

张母被他一噎, “我这不是跟你唠嗑嘛。你说这事咋办?”

“等考完再说呗。”张大队长没答话。

张母眼睛一亮,碰了碰张大队长的胳膊, “你说这上学是不是也要你这边开介绍信?”

之前当兵或是工农兵大学名额都需要老头子开介绍信, 也不怪张母这么问。

她一张嘴,张大队长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扫了她一眼,不耐烦道,“你就会用这种下作法子。这样留住人又有什么意思。”

说完, 直接背过身去, 张母见他不高兴了, 嘴都撇歪了。只要能留住人就成。她才不在乎那么多呢。

张母越想越不放心, 老头子并没有答应她,以前老头子就对小三媳妇心生愧疚,如果小三媳妇跪下来求他,他说不定真得会良心过不去,给开了。

不止知青点忙活开了,张向阳和何方芝也同样如此。自从张向阳回来,除了去看过父母,已经一个多月没出过家门了。

张向阳要在家做饭,带孩子,复习功课,顺便给媳妇辅导功课,忙得昏天黑地的。

何方芝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她的时候就挺急。再加上理科不像文科只需要背下来就行,得要多做习题,学习解题思路。两人现在已经是闭门谢客了。

外面拍门拍得噼啪响,张向阳放下书本,走了过来,“娘?你怎么来了?”

见是小儿子过来开门,张母脸色一喜,把小儿子拉到外面,又探头往里瞧,见小三媳妇没有出来,她才小声凑到张向阳面前道,“你媳妇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怀孕啊?”

红心都四岁了,这怎么迟迟没怀上呢。

张向阳脸色一红,“娘,我们不是打算去上学嘛,现在生孩子,没法照顾。再说到时候去北京也不方便。”

这个傻儿子哟!张母气得拍了他一巴掌,拍完就后悔了,还给他顺顺,“你傻不傻呀你。如果她考上了,上了大学,天高皇帝远的,她哪还想得到你呀。”

张向阳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何着在他娘心里,他就考不上大学了呗?

他轻咳了下,给他娘吃颗定心丸,“娘,你想多了。我要考的大学分数线比我媳妇低。她需要三百分才能上,我只要两百就成。”

张母还是头一回听说有这等好事,她一把握住他的手,“真的假的,你别蒙我。”

张向阳信心十足,“我蒙你干什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娘,你相信我,我肯定能给你考上。”

前世他的文化课成绩就不错,虽然没一样拔尖的,可他也不偏科,当初他的成绩连好一点的二本都能上。只是他喜欢演戏,所以才没去。

张母将信将疑,等她往家走的时候,半道上拐去知青点。

林岳川听到有人找他,心里还有点不耐烦。之前他在路上遇到张大队长说不会恢复高考,他就把课给停下了。

不仅是他,就连其他人也都失望了。

可谁成想,一年后,高考又恢复了。时间紧急,他也没写信回家,让家人帮他找书,而是直接花高价从何方芝那边买了一本,跟其他人换着看。

没有的书,他都是手抄的。

这书只借了一天,他才抄了三分之一。就听到有人找他。

他有些不耐烦地站起来,走出房门,看到来人是张母,他脸色倒没有之前那么难看了,“婶子,你有事吗?”

张母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林知青,我听我家老头子说你是北京来的。我想跟你打听件事儿。”

林岳川声音有点清冷,淡淡地道,“什么事儿,您说吧。”

张母也没在意,刚才她在外瞅了一眼,那屋子里的知青们全都趴在床上抄书呢,她也不敢耽误他功夫,“大学的分数线是不是不一样啊?”

林岳川点头,“那当然。清华北大的分数线能和临北大学一个样吗?”

他这么一说,张母这才恍然大悟,是哦。北京的大学肯定要比临北的好。分数更高,也很正常。

她忙朝林岳川道谢。林岳川转身进了屋。

因为此次报名的学生特别多,所以临北省还举行了一次初选。时间就在半个月后。考的科目也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其他科目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考。

到了初选时间,张向阳和何方芝把孩子交给张母照看,两人跨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去了考场。

两人并没有分在同一个考场。不过,张向阳去县城的时候,经过何方芝这个学校。

何方芝还是头一回参加这种不分男女混在一起的考试。以前她上学女学,一班都是闺秀,就连上课的老师都是女人。

现在,她和男人坐在同一间屋子里,突然感觉到女人也得到了和男人一样的机会。这在前世根本不敢想。

初试只需一天,成绩三天后就能发放。

因为只是初选,所以都是诸如判断,选择这种客观题,主观题几乎没有,批改得相当快。

张向阳骑车载着何方芝的时候,两人还把答案对了一下。

语文倒是毫无二致,但是数学就有点出入了。

“也就两三个不一样,你别担心,应该能通过的。”张向阳安慰她。

何方芝也没矫情,事实上这个成绩已经让她相当满意了。

到了家,张向阳去还车,何方芝就继续回家复习,片刻也不敢耽误。

在两人这样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很快初试成绩出来了。

东方生产队这次一共报考了一百四十八个人。除了有一百二十个知青,剩下的全是生产队的队员。

但这次通过初试的只有九十八人。其中,张向阳的初试成绩最高,两门都是一百。

何方芝语文是一百,数学也有九十五分。

张母听到这个成绩的时候,喜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拜菩萨,“哎哟,我的老天爷,我儿子可真能耐,居然考了个第一名。怪不得他让我不要担心呢,原来他是信心十足啊。”

张大队长无语,之前一直说丧气话的,好像都是你吧。

因为这两人初试成绩不错,其他人都过来问他们问题。何方芝烦不胜烦。

为了让他媳妇能清净,张向阳只好跟来人说,“我每周奇数去知青点学习,其他时间就在家里帮我媳妇复习功课。”

大家见此,也都能理解。谁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他能抽出一半时间解答他们的问题,大家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