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0章 国小民寡(2 / 2)

这份奏章上面的名单,全都是陆远这次带来的几个文吏,尚宁需要将他们封官,然后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掌管琉球国了。

“好,我记住了。”尚宁最后面无表情的应了下来。

陆远这次带来的文官当中,为首的是一名叫陈太和的中年男子,作为被李子霄特意选出来的文官,他的能力和忠诚毋庸置疑。

第二天,琉球国主尚宁就发布召令,先告知国民,天朝出兵帮助他们赶走了倭奴,以后他们不用再受倭奴的剥削了。

其次,便是尚宁重新任命李太和为国相,并且日后由国相全权负责国事。

琉球国主尚宁这个召令发布之后,首里城内的百姓纷纷欢庆,实在是之前东瀛人在他们这里不得人心。

至于后面尚宁任命谁为国相,普通百姓才不会去管这些呢,也唯有首里城内为数不多的官老爷们,会去在意这些。

而这些官老爷,早就在昨天白龙军入城的当天晚上,便纷纷派人到陆远这里表了忠心。

所以,今天尚宁的召令发出去之后,整个首里城内,竟然听不到半点反对的声音,这就更让尚宁心灰意冷,不敢反抗了。

而紧接着,陈太和就任琉球国国相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发粮。

没错,就是给普通百姓分发粮食,陈太和有命,但凡是首里城百姓,每人可到府衙领取十斤的粮食。

按照陈太和的说法,这是他们忠勇伯赏赐给你们的,不要钱,人人有份,但必须亲自到府衙领取才行,限时一周。

这个消息经府衙一发出去之后,整个首里城内的百姓便都高兴起来。

虽然只是十斤粮食,但是也足够普通人家半个月的口粮了,最重要的是,这十斤粮食不要钱啊。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不去领呢,谁是傻瓜啊!

于是,随后的两天里,首里的百姓便纷纷一家老小的组团,到府衙领取粮食。

而陈太和则以他带来的五十江北文官为骨干,保留了琉球国原有的政府官员,由白龙军士卒协助,维持秩序。

他们在府衙前,设立了五处取粮点,但凡过来取粮食的百姓,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和住处,最好是一家人一起来。

陈太和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收买人心,另外一方面,他也打算借此机会,搞清楚此时整个首里城到底有多少人口。

虽然,陈太和可以查询琉球国府衙里的人口登记记录。

可是,昨夜陈太和一查,才发现琉球国上一次人口登记,都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怎么行呢,按照江北官员被李子霄教导出来的作风,一旦获取新的地盘,第一时间就要调查清楚那里的土地,人口等重要信息。

所以,便有了陈太和的这个发粮食的命令,也幸亏陆远这次带来好几大船粮食,陈太和手里不缺粮,他才敢这么做。

对于首里城内,极少数的富裕贵族家庭,他们或许不屑于抛头露面,亲自去领那十斤粮食。

但对于这种有头有脸的人家,他们既然住在首里城内,那么就绝对隐藏不了,这些人家太容易统计了。

三天之后,一名青年文吏便走到陈太和的书桌前,将一份厚厚的册簿,放在了陈太和的书桌上。

“国相大人,这是我们整理后,统计出来的首里城内的人口详情。

经过统计,此时的首里城内,共计拥有一万两千三百七十六户百姓,共计人口六万四千三百八十二人。”

青年文吏对着陈太和说道。

“整个首里城,才六万四千来人?”

陈太和听到青年文吏的话后,也是停下手里的毛笔,拿过放在书桌上的厚厚册簿,翻开一页看起来,微微皱眉,说道。

“是的,大人,首里城内的百姓,要比我们之前预计的还要少。

如果按照现有的六万四千余人计算,我们要是动员全城所有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壮丁,差不多能有两万三千余人。

不过,这个人数不足以支持我们,在半年的时间内,将首里城扩建成如同海州港那样的大型海港。

按照我们之前的预测,我们要想做到,在半年时间内,完成首里港的扩建,至少需要动员四万青壮。

而现在,我们还缺口一万七千余人。”青年文吏继续说道。

“嗯,济民呢,你们做的不错,数据很详细。半年内,扩建完成首里港的任务,是陆将军的死命令,咱们必须完成。

这也是咱们接手琉球国之后,第一项要完成的任务,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只能自己克服。”

陈太和语气坚决的说道,随即他拿起烟斗,慢慢的装上烟草末,也陷入了沉思。

青年文吏立即上前,给陈太和点上火,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他作为陈太和的‘秘书’,太清楚陈太和的习惯了,此时陈太和在思考着解决办法。

“我在来之前,爵爷就曾经找过我,对我大体阐述了一下,为了琉球国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整个琉球国,也就首里城最为重要,为了我们也是要将这里,打造成大型港口城市的,不单单是作为海军基地。

而要想将首里城,打造为大型港口城市,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了,六万来人根本不够。

从大明往这里运送百姓,暂时行不通,看样子,我们只能将琉球国的所有人口,都集中到首里城来了。

先集中人手,完成半年扩港的任务后,再想其他办法,慢慢增加城内的人口。

嗯,就这么办,至于琉球国其他地方的村庄和小城市,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那些村庄和小城市留在其他岛上,只能沦为倭寇掠夺杀戮的牺牲品而已。”

陈太和一边吸着烟,一边自言自语的说着,同时在心里也有了解决这个人口难题的初步方案。

“济民,你们重新预计的,此时整个琉球国,差不多能有多少人口。”

随即,陈太和便转头,看向青年文吏,问道。

“大人,经过我们在府衙看到的册簿记录,我们重新预算了一下。

此时整个琉球国上下,总人口差不多在十二万人左右,上下误差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

要是征发整个琉球国十六至五十的男丁,差不多能凑齐四万壮丁了。”

青年文吏此时已经明白了陈太和的意思,对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