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86:走神被抓包

186:走神被抓包

所以这个茶,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做样子的,上了后太监们也就离开了。直到下个人再来,再上。也没听说过谁还要添茶的。

卫桢喝完了,还有些渴。

可能也有些紧张吧。第一次上朝。上次皇帝见她,那也是大家开完会后才见她的,这次不一样,她要全程参与的。

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能不激动吗?

卫桢的眼神左看右看,也不知道那些太监去哪了,想喊人添点水都不行。季怀川自然看了出来,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道:“还渴?”

卫桢点头。

季怀川看着自己的茶碗一眼道:“这些茶也就是个摆设,没几个人真的喝。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我的茶没喝过。”

闻言,卫桢皱眉,“你们这些人,官僚主义,简直浪费。不喝还泡干什么?知道哟徐诶茶农从天不亮就起来摘茶,太阳出来就走,辛苦一年也勉强糊口,自己都舍不得喝一口,都进贡给你们了,结果你们还这么浪费。”

卫桢一边说教,一边不客气的走到季怀川面前,端过他的茶碗吹了几下就喝完了,喝完后一抹嘴,“我帮你喝了,你就不算浪费了。”

季怀川看着她再一次的牛饮,笑的很是无奈。但他自己都没发现,他虽然笑的无奈,但他的眼神,却十分宠溺,眼里的温柔都快溢出来了。

很快,其他的四品官陆陆续续的都到了。一般能上朝的,最少得四品起步。那些四品以的,暂时还没有资格直接参与朝政。

武将当中,满足条件的是有不少,但大部分都在戍边,所以在京城真正能每日上朝的武官真心不多。就拿乌达来说吧,虽然他手握京畿大部分的兵力,但也是隔三差五才上朝一次的。

寅时三刻,一个一身金黄铠甲的大汉走了进来。在看到卫桢的时候脚步顿了下。

卫桢自然也看到他了。几乎不用猜就能从那一身金黄铠甲知道来人就是乌达,除了张通外最大的武官了。

所以在乌达看过来的时候,卫桢立刻抱拳后微微躬身。

乌达也没说胡啊,只看了她一眼就点点头离开了。

等乌达一走,季怀川小声的道:“这个乌达,只忠心与陛下,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贵妃的人。”

卫桢疑惑的看着他,几个意思?

季怀川一把抓住她的手,在她的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可用。

卫桢虽然不知道怎么就可用了。但现在人多嘴杂的,这会儿季怀川抓着她的手写字的时候她就能感觉的到一些人投射过来的充满探究的目光。

寅时末,贺敏之带着贺争鸣踩着点来。

在看到卫桢的后,贺敏之走到卫桢面前,面带微笑的道:“卫家还有人能站起来。虽然是个女娃娃,也不容易啊,后生可畏啊。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尽管说。”

对于贺敏之的嘲讽跟两面三刀,卫桢直接无视,呵,找你帮忙?您老别添乱我就谢谢你八辈祖宗了。

她忽然想起来刘管家的话,说他好面子,当着人多的时候一般都会表现的十分友好和善。想到此,卫桢嘴角一勾,她还真有个忙要他帮呢。

当下抱拳躬身道:“听到左相的话,卫桢真是感激涕零,一想真有个棘手的事情卫桢不知道该如何办,卫桢资历尚浅。还望左相指点一二。”

贺敏之没想到卫桢还真的敢找他开这个口。但自己当着这么多同僚的面话都放出去了,总不能一口回绝吧。

当下十分保守的道:“客气了,我跟你爹这么多年也算是同朝为官的同僚,虽然他叛……不提不提了,你且说说。”

卫桢在心里又骂了他一声老匹夫后才扯着嘴角道:“今日卫桢上朝后接下来就会在各军挑选优秀人才进行集训,卫桢人微言薄,而左相您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到时候还要麻烦左相帮忙说说。卫桢选人,也是为了陛下分忧,绝对没有抢人之心。”

贺敏之闻言,就是说个话是吧,这个可以,反正他说是说了,别人做不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说了,自己要是表现出一点善意来,陛下那边也会开心一点的。当下点了点头,一副长者的口吻道:“嗯,这是我的分内之事,到时候一定帮你说一说。”

卫桢再一次抱拳感谢。

贺敏之在起其他官员们的恭维声中往里面走了,里面是内阁,只有内阁的人才能进去。

等贺敏之一走,贺争鸣看了卫桢一眼,冷笑了一声转身走到一旁跟别人聊天。

卫桢就当没看见。

卯时刚到,就有太监来宣上朝了。于是文官武官分列两队,从不同的出口往太和殿走去。

季怀川虽然不穿铠甲,但他是殿前司的人,也算是武官了。

虽然都是同一个品级,但也会按照职务的高低来站。

除了乌达跟金吾卫指挥使朱照外,季怀川站在第四个,而卫桢则是在最后,一来,资历浅,二来,还是资历浅,目前她只有头衔并没有兵权,所以只能站在最后面。

“上朝……陛下驾到……”大太监尖锐的嗓音在太和殿里响起,那声音让卫桢理会了一把什么叫余音绕梁。

随着太监的话刚落音,就看到皇帝穿着一身龙袍,四平八稳的从一旁走了上来。当他站在龙椅下方正面对着百官的时候。文武百官动作整齐划一的跪下,磕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动作卫桢昨天在家也练习了下,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虽然刘管家已经跟她说过了。但她怕自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迟点还好,万一要是早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等人都开口了,卫桢才敢跟着喊。

“众卿平身。”皇帝说完,一撩袍子在身后的龙椅上坐下。

太子不用跪,但也是九十度躬着身子的。

于是百官起身。

朝会接着昨天的开。一会儿这个尚书“臣有本奏”,一会儿那个侍郎“臣复议”。卫桢听的云里雾里,目不斜视的看着自己的脚跟,将自己的存在感缩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