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三章 一举加官(2 / 2)

那太监心中不甘,却也不好翻脸,依旧指引着鲍太平的各种礼,以免失了皇家的礼节。

什么摆香堂,上贡品,进退跪拜礼节,甚是繁琐,皇家的仪仗更是排场十足,鲍太平无心留意这些,只想听是吉凶祸福。

终于一切准备妥当,宣旨官手中拿着明黄色的锦缎,一脸的高傲,望了一眼下边的鲍太平,趾高气昂道:“你是鲍太平?”要验明正身。

鲍太平急切想知道吉凶祸福,见宣旨官员又是如此迁延,真想上去掐死他,只是肯定的点点头。

那宣旨官便展开明黄的锦缎,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景命,四海升平,天下太平……朕读《太平歌词》,甚和朕意,特进鲍太平拜大晟府韵律郎,秩正八品,自明日赴任,限其三日后,携大晟府新曲进献,务违朕意。钦此。宣和元年八月朔。”

什么情况?没有鸩酒也没有白绫,韵律郎是干嘛的?正八品?应该是官儿吧?

鲍太平听得一脸懵逼。

宣旨官一脸傲慢道:“还不领旨谢恩!”

李四却一声惊呼:“鲍不平儿,你做官了啊,哈哈!”也不管什么皇家礼节,上去便拥抱鲍太平。

惹得宣旨官满脸杀气大呼:“放肆!”却也禁止不住炭火铜锅兴奋的伙计们。

鲍太平见事情不妙,皇家的侍卫操着大棒上来维持皇威,也顾不得谢恩和行礼,抓了大把银子便往宣旨官的怀中揣。

宣旨官见钱眼开,大手一挥,喝退执法的侍卫,将圣旨往鲍太平怀中一塞,笑面如花,一切礼仪都显得不重要,算是鲍太平领旨谢恩。

“敢问上差,是何人在皇帝面前保举的在下?”鲍太平试探着问道。

宣旨官道:“蔡太师以《太平歌词》进献,却是梁太傅保举你做的官。”

蔡京?梁师成?

鲍太平本以为,是周邦彦良心大发现举荐的他,这二位乃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六贼,却不曾想,自己跟六贼产生了关系,得二人保举,鲍太平岂不是六贼的党羽了?

奸臣,个顶个的绝顶聪明,想做忠臣,就要有比奸臣更高的智慧,否则早晚人头落地。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鲍太平身处六贼当道的北宋,暂时有不具备跟六贼一斗的资本,便觉得《屈原列传》中渔夫的两句龙套台词,似乎是在北宋官场明哲保身的箴言。

呸呸呸!韵律郎,不过是个伶官,妄想什么匡扶社稷,杜绝靖康之耻?

还是想想,如何防备对手,不要被对手用欧阳修的《伶人传序》参倒。

送走皇家仪仗,鲍太平还在云里雾里,直到被李四等人穿上绿色的官服戴上乌纱,鲍太平才知道,这一切不是梦境。

李四兴奋道:“如今小官人做了官,我们得庆祝一下!”

“庆祝,必须庆祝!”鲍太平兴奋一指对门的鲍家正店,道:“今日全员放假,都去鲍家正店吃酒庆祝。”

李四诧异道:“鲍大郎刚刚要致小官人死地啊,怎还去捧他的场呢?黑衣人虽然退去,保不齐在他店里隐藏着呢。”

“如今皇帝都等着听我的曲,谁敢动我这个八品官员一根手指?”鲍太平衣袖一摆,道:“你不觉得,我这身行头,得让鲍大郎好生欣赏一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