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节(1 / 2)





  且不说庄姬她们,仲父他们出了村之后,那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他们每个人背上都背着小两百斤的东西,又不认识路,只能按照以前客商们说过的大致反向走,偶尔遇到陡峭的山路也不敢绕道,怕万一走错了反向,找不到回去的路,所以再难的路也只能背着背篓走。

  他们背着这么贵重的粮食和物品,晚上也不敢顺便找农家歇息,费钱粮不说,还怕遇到坏人人财两失。

  好在他们三个大男人,也没有那么讲究,放下背篓随便在哪个空地上合上衣服就能睡一觉,运气要好的话,还能遇到空置的山洞休养生息。

  晚上他们三人轮番歇息,随时都有一个人清醒着,要是有什么异样的话,随便叫上一嗓子,剩下的两人就能立马从睡梦中爬起来。

  这一路风餐露宿不说,三个人还都提心吊胆的,等他们好不容易走到客商说的宣城城门时,已经落魄得不成样子了。

  他们在城外找一户农户,用一斤干鱼换了热水粗略清洁面容之后,才背着背篓进了城。

  初来乍到,仲父他们也没敢分开行动,三人背着背篓,在城里晃荡了一圈之后,大致摸清楚了城里的情况。

  宣城住着许多富商,富商们大都住在东城区,仲父他们只能背着背篓连忙赶去了东城。

  这么多精贵的大米和糖盐,普通客商绝对是没那个实力买下多少的,想来只有城里的富商才有那个实力包圆了。

  这些东西太过打眼,仲父想着最好是能找到一个大卖家,一下子把这些东西都包圆了,然后他们就能带着换回来的钱粮早点回渔村了。

  事关钱粮,还是速战速决的好,他怕在宣城呆得太久的话,会引来他们处理不了的麻烦。

  这一路上倒是有不少人问他们背篓里的干鱼怎么买的,宣城离海院,鱼干也比渔村附近的滨城价贵。

  在滨城,一斤干鱼只能换得三斤豆面或者一斤粟米,在宣城一斤干鱼却能换得五斤豆面或者三斤粟米,足足比滨城贵出了一半还多。

  伯华不由得感叹到:“原来这中间差着这么多的粮食,难怪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客商来渔村收鱼干呢。”

  伯华是三兄弟中头脑最灵活的,一听这干鱼中有这么多的运作空间,心思不由得就活络了起来。

  入冬之后,渔村里的众人就不在出海打渔了,直到开春才会再次出海,中间这三、四个月的空窗期,足够他们来回宣城好几趟了。

  要是他们运些干鱼来滨城,这一来一回间,能赚不少粮食呢。

  不过纵然伯华心中再活泛,手里没有钱粮收购干鱼也是无奈。

  他抬手调节了一下肩上的背篓带子,心里想到:等这些粮食物品换出去了,他拿到他的那一份分成之后,不就有了收购鱼干的资本了吗。

  想到这里之后,他自觉得自己身上一下子涌|出了使不完的力气,背着装着小两百斤的货物往东城区走得飞快。

  看着自家脚下生分的兄长,叔申摸了摸脑袋,一头雾水的问道:“阿兄这是怎么了?”

  赶了这么久的路之后,叔申觉得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点把米盐换出去,然后他能找个地方舒舒坦坦的睡一觉。

  看着精神气十足的兄长,仲父回身看了一眼叔申,疑惑的耸了耸肩,兄弟两相顾无言,只能扯了扯肩上的背篓带子,连忙抬脚去追伯华。

  三人走到东城区之后,看着道路两旁一排排挨着的房舍晕了头。

  他们第一次来宣城,对城里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站在东城区也不知道该去找哪一个富商谈收购事宜。

  三兄弟站在大道旁茫然了片刻之后,还是伯华随手扯了一个做家奴打扮的小厮,往他怀里塞了一捆干鱼之后,低声下气的向他打探起城里富商们的情况。

  伯华的这个作态让那位家奴十分的受用,本来伯华他们是正经的平民,地位上来说要比家奴高一层,但是现在是他们有求于人,所以免不了要放低些姿态。

  这家奴是富商家里的家奴,平常被人呼来喝去惯了,猛然被人这么捧着,心里可不是受用得很,当即跟三人把城里家资比较厚实的富商情况都跟他们一一说了。

  这也得亏这家奴是富商家的使唤奴才,平常跟着主家在城里四下走动着,还是有一些见识的。

  要说也巧了,这位家奴的主家就是宣城里排得上好的富商,是挂靠在宣平候府里的客商,在这宣城的生意往来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仲父等人听他这么说了之后,激动的脸都红了,连忙紧紧的抓着家奴的胳膊问道:“我们来宣城是有一些货物要卖的,不知道小哥可不可以为我们引荐一下。”

  见家奴面色犯难,伯华连忙补充了一句:“要是事情成了,我们兄弟三人绝对不会忘记小哥的引荐之恩,必然会奉上一份谢礼的。”

  听伯华这么说,家奴心里也没多动心,只因为他见伯华他们三人背上的背篓里装的都是一些不值钱的鱼干,别说他主家不收这些价格低廉的货物,就是收了,这么几筐鱼干又能卖多少钱呢,所以就算他们许诺要给他谢礼,想来也就是一点粮食干鱼,并不值得他担着被主家厌弃的风险去引荐。

  见他面带轻视,仲父心里憋屈之余,还是拨开了叔申背上的干鱼让他细看背篓里装着的东西。

  “这,这是白米?”看清楚背篓里的东西之后,家奴的面色好了一些,要是是白米的话,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倒也值得他到主家面前引荐两句。

  家奴收起脸上的轻视之色,走在前面对三人招了招手:“那你们跟着我走吧,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我只负责引荐,事情成不成还要看我主家的意思。”

  伯华反应最快,连忙扯上两个弟弟跟上,还没忘笑着奉承道:“够了,够了,不管事情成不成,我们兄弟三人都先谢谢小哥了。”

  家奴领着三人走到一座宅子前停住,就只看这宅子是土砖垒的院墙,就知道这位家奴的主家确实是有家底的,他示意仲父他们三人在门外等着,他先进去禀告主家。

  伯华十分机灵的扯下了一块衣角,把背篓里的白米,盐糖一样装了一点当做样品。

  不得不说,伯华为了他那一成分成也是拼了,就连唯一一套衣服都下得了手撕烂了。

  看着他从背篓了抓两样白花花的颗粒物时,家奴眼神一闪,忙问这是什么东西。

  仲父连忙上前解释到这是盐和糖。

  家奴闻言皱起了眉头,觉得仲父他们这是在诓骗于他,他主家家境颇为富裕,这盐和糖府里是有的,可是他从未见过这么白这么细的盐和糖。

  见他不相信,仲父连忙伸手分别蘸了一些盐和糖粒放进嘴里,确定这两样东西是安全的之后,家奴也半信半疑的伸手蘸了一些盐和糖粒放进嘴里。

  嘴里的味道确实还真是盐和糖的味道。

  可是他心里免不了奇怪起来——这么白的盐和糖,眼前这三个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民是怎么得来的?

  家奴心中百感交集,他常年在富商面前行走,自然是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的,他把仲父手里装着样品的衣角抓在手里,交代三人在原地等着之后,急忙进府禀告主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