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71.第171章(2 / 2)


这种每天开班的方式,虽然可以现场教学,但是能够影响的学生太少了。工作效率不够。

所以她提议,是不是在学校搞个广播站。

“我听说,上海有些名校就有广播站,只需要在一个房间里对着话筒念稿子,全校的学生都能听到。这样一来,我们还可以固定每一天半个小时的学习。事半功倍。”

苏瑜说的这种广播站和未来的当然是不能比的,是那种扩音喇嘛的形式。目前使用还很少,再过几年之后,一些生产队都会用到了。

杨书记现在对于团委忙碌的工作很是满意,听到苏瑜的建议之后,觉得是个新鲜玩意,就道,“这个经费需要多吗,就担心学校这边不批准。”

“杨书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这可不是就用这一会儿,以后咱啥时候都能用上。学校要发个什么通知,往广播站那边广播出去,效率高。校长要是想给学生讲话,很快就能够讲出去。而且我建议咱们这个广播站建立起来之后,不止搞思想学习,还可以每天让学生们□□色歌曲,歌声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咱们要是时刻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紧跟中央精神,每天聆听伟大的主席同志的教导。让太阳的光芒照耀我们江东大学。”

“……”

杨书记觉得这位苏瑜同学比自己这个团委的领导的思想觉悟都高。说起搞思想教育的时候,一脸的狂热。

“想法倒是挺好的,但是,就担心校长这边不同意。”

“杨书记,要是你放心我,咱两一起去和校长说,我保准努力说服校长。咱校团委必须要有改变了,要发展壮大了,要让这个学校都看到咱校团委的影响。”

杨书记推了推眼镜,然后看了看苏瑜,“苏瑜同学,你不怕校长?”他见到校长都有些紧张呢。

“紧张干啥啊。杨书记,不瞒您说,我当初选择咱们江东大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冲着咱们校长的光辉历史来的。当年学生运动,咱校长身先士卒,英雄热血,振奋人心!要是能见到我崇拜的对象,我只会觉得激动。”

“……行吧,不过这事儿确定有把握?我和你说,咱校长最节省了,你看学校大门都破成那样了,他都舍不得修,说是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讲究的是教学质量,其他的都是外物。”

苏瑜郑重道,“杨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说服校长。要是实在不行……您也别怪我,我肯定是尽全力了。”

被苏瑜一顿吹嘘之后,杨书记就紧张的带着苏瑜去校长办公室了。

郑校长刚开完会回来,正在研究一个物理项目资料。

他这次去京城,就是为了这项目的研究会议,所以才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听到团委找他,他连忙让助理收起资料,这才让团委的人进门。

看到杨书记进来,还带着陌生的学生,郑校长好奇道,“小杨,有什么工作情况吗?”

杨书记笑着道,“校长好,确实有些工作需要和您汇报。”他简短的将建设广播站的事情和郑校长说了。

说完之后,立马不讲义气的将苏瑜给推出来了,“这事儿是学生会的苏瑜同学提出来的,我想着她是学生会的这届学生会主席,也算是学生代表。她提出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比较重视。”

苏瑜笑着看了他一眼,杨书记努力挺直腰杆。

郑校长看向了苏瑜。他之前早就听过苏瑜的事情了,这会儿见到人了,好有几分好奇。

看起来确实不像学生,倒像是老师一样。小杨和她站在一起的时候,都显得有些不中看。

苏瑜见郑校长看见自己了,赶紧道,“校长您好,我是中文系的学生苏瑜。”

郑校长道,“苏瑜同学,小杨说的那些想法,是你的想法,还是其他学生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你应该知道,采购这样一套设备,是需要不少经费的。”

苏瑜当然知道了,这年头一辆自行车都不便宜呢,更何况是这种电子产品了。她甚至知道,这位出国留过洋的老校长因为当年经历过国家最贫穷的日子,所以对学校的每一笔钱都管的很严格。

所以她故意提出要买这些东西,才有机会见到鼎鼎有名的郑校长。要是只需要一点儿钱,咋可能惊动郑校长呢。

她认真道,“校长,这是我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如果同学们接触了广播站之后,他们也会同意我的想法的。作为学生,我很了解我们江东大学的学生们的特性,他们热情、勤奋、聪明、爱国、爱党、爱伟大的主席同志。最近我们搞思想学习活动,学生们十分踊跃。可以证明,思想学习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广播站也是育人的工具和方式。所以我觉得广播站的建立是有必要的。”

郑校长认真的听取学生的意见,时不时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记录。

苏瑜甚至还看到他整整齐齐的写着一二三点,搞的跟做学术记录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