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七十三章 蓄谋已久的刺杀(1 / 2)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

此地幅原广阔,万山环绕,神山秀水孕育出汉、苗、瑶、黎等各族百姓。

因为距离京城过于遥远,加之各族的文化冲突融合,使得本地民风彪悍,山匪众多。

九日前——

岭南道的首府南宁,府衙之中,一众地方官员围坐在长桌两侧。

正上方的那个位置,摆着一张高大华丽的花梨木圈椅,却是空荡荡的。

本该坐在那里的人,姗姗来迟。

一众官员却不敢不耐烦,只是低声交流着什么。

“听说晋王殿下这一路南下,就没有吃过地方官员的一粥一米,咱们今日备的膳,不会太简素了吧?”

其中一人身着蓝色官服,朝着座位靠近上首的官员说道。

他对面一人也附和道:“是啊。从京城出来走水道,路上有官员前去拜访,他就请人上船吃鱼。等走了陆路,仍是请官员同自己一道用膳,根本就没出去赴宴过。”

所以今儿他们请的这一顿,晋王殿下来不来,还是个未知数呢……

坐位靠近上首的,一个红色官服的官员,大大咧咧地一摆手。

“殿下来或不来,咱们的礼数定是要到的。咱们能跟那些沿路巴结的官员比吗?他们那里殿下只是路过,咱们这儿,殿下是要久待的。”

所以他们尽一番地主之谊,是合情合理的。

“更何况,后厨的膳已经备好了两份。一会儿听殿下的口气,若是个真清正廉洁的,就上次一等的膳。若他不提这话,咱们该上什么就上什么……”

话音未落,只听得门外一声高唱。

“晋王殿下到!”

“来了来了!”

一众官员连忙起身,各自在自己的座位身旁,有序地站好。

听闻晋王殿下,乃是朝中当之无愧的美男子,放眼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这些官员也都有些好奇,便偷偷觑着门外的动静,想见一见晋王的庐山真面目。

门外脚步声越来越近,满以为会被珠光宝气闪瞎眼睛的官员们,只见到了一袭寻常青衫。

他面若冠玉,一双斜飞的桃花眼,略显得张扬而傲气。

剑眉入鬓,又添了一分英姿勃发,俊逸神采。

发上松散系着的发带,随意地垂落在耳后,仿佛只是来赴一场友人的宴饮。

当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就是,那个权倾朝野的,传闻将册封为太子的晋王殿下?

轩辕玦走到座位旁,朝众人扫视了一眼。

“恭迎晋王殿下。”

一众官员朝上首拱手行礼,眼睛还在偷偷觑着他。

轩辕玦好似没有看见一般,含笑点了点头。

“请坐。”

说罢当先在圈椅上坐下,那手往两旁一搭,天家贵胄的气势立显。

“本王没有在外饮食的习惯,不巧听说诸位大人,替本王设了接风宴。本王不忍辜负诸位的好意,正好借今日的时机,与诸位谈谈剿匪一事。”

本是接风洗尘的宴会,没想到他一来就提正事,气氛一下子肃然起来。

“殿下一路舟车劳顿,想是辛苦了。不如先用些饮食,再谈这剿匪的事宜不迟?”

是那穿着红色官服的官员,话语中带着恭敬的询问。

轩辕玦朝他看了一眼。

这些岭南的地方官员,一眼看过去竟没有一个不同的面孔,个个细皮嫩肉,腹部微凸。

和他在京城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忽然笑了笑。

那个官员一时愣了愣,不知道他的笑是什么意思。

“本王想问问,在座诸位大人,是否有一个苗人或是黎人,还是瑶人?”

众人听了这话,都连连摇头。

岭南本地虽然民族众多,但是那些蛮夷小族,怎么能和汉人相提并论呢?

“回殿下,本地的朝廷官员,从九品以上,全都是汉人。”

轩辕玦又笑了笑。

这回的笑容,他们倒是看出了点门道。

隐约有不满之意。

“七品以上的地方官员,是由京中统一调任的。那么七品以下呢?岭南本地众多小族的人口,占据了五成。为何连一个堪任小吏的都没有?”

这话听得众人更加迷糊了。

晋王殿下是来剿匪的,怎么关心起吏治来了?

他是汉人,在座的官员也都是汉人,为什么要把官位给蛮夷人?

红色官服的人答道:“回殿下,那些小族之人不通官话,不通汉学。他们多半住在山林村野之地,连字都认不得,如何为官?”

轩辕玦慢慢地抬起眼来,眼中寒意乍现。

他盯着那位官员,直到他胆怯地低下了头。

没想到那一双笑起来极好看的桃花眼,盯起人来,如此令人生畏。

“岭南十九州府,从二十年前就兴办公学,令本地各族子弟皆可入学。二十年后,你却能坦然告诉本王,那些小族之人不识字?”

在座诸人冷汗涔涔。

似岭南这样的蛮夷之地,天高皇帝远的,十年也不见得有个金使来。

这回晋王殿下要来岭南的消息一传来,他们就抓紧整顿了许多问题,没想到还是一见面就让轩辕玦抓住了关键。

倘若本地文教普及开来,让那些小族之人也能与汉人互市,甚至成为官员。

他们又何必上山落草为寇?

似岭南这般山清水秀的地方极多,山高水远,绝非山匪众多的借口。

“二十年前定国公在此地,新办公学的卷宗,就在本王的驿馆里头。国公爷每年向朝廷申请,从岭南的赋税中扣除多少用来办学,还需要本王提醒你们吗?”

为首的红服官员当先跪下,后头众人膝盖也软了,纷纷跟着下跪。

还没跪到地上,忽然发觉一双有力的大手,牢牢地托住了自己。

红服官员抬头一看,陈墨板着一张脸,不知何时悄无声息进了厅中。

还稳稳地把自己托住了,想跪都跪不下去。

轩辕玦忽端起了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

再放下那盏青瓷广口荷叶杯时,面容已从愠怒变为了轻笑。

“诸位大人不必紧张,本王只是把话先跟你们说清楚,诸位大人也好心中有数。不必跪了,快快请起吧。”

他这一变脸,比岭南夏日的天变得还快。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看似翩翩公子的晋王殿下,其实这么有手段。

关于岭南山匪为患的起因,他竟一下子抓住了源头。

这先唱白脸后唱红脸的姿态,也叫人摸不清头脑,抓不住方向。

他话里提到了岭南的赋税,这要是深究下去,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殿下,殿下说的没错。是我等办事不力,这银子一年年的花在公学上,来上学的还是只有那些汉人学子。”

那红服的官员缓过劲来,开始为自己秒补。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轩辕玦笑而不语。

到底是办事不力,没能鼓励那些小族子弟来上学,还是他们中饱私囊,缩小了办学的范围,只让汉人子弟来学?

他心中有数,面上却不戳破。

强龙不压地头蛇,他还有用得着这些地方官的地方,没必要一下子得罪尽他们。

“也不能怪诸位办事不力,本地民风彪悍,本王也是略有耳闻的。想必诸位大人在本地为政,也有苦处。”

他换了一副体恤下情的口气,一众官员果然就坡下驴,纷纷倒起了苦水。

他一边把玩着茶盏,一边听着他们的诉苦,但笑不语。

直到众人说得口干舌燥,也没听见她搭腔,便慢慢打量着他的神色停了下来。

“诸位大人说完了?”

他嘴角轻轻一翘,似笑非笑。

众人一时不敢回应。

“本王有心体谅诸位大人,只要诸位大人此番能尽全力,将岭南一带山匪为患的局面控制住,自然能将功补过。到时候本王上奏朝廷,少不了诸位大人的封赏。”

众人一听又有了盼头。

岭南一带有句老话,说是跟着定国公干,是必定能名利双收的。

从前定国公在岭南的时候,多番政治举措,让岭南的局面焕然一新。

那些当时辅助他的官员,多半也得到了升迁。

等到二十年之后,他们这一代的官员,就没有什么盼头了。

定国公已老,想来这辈子都不会来岭南了。

民间仍有那些惦记着国公爷风采的人,每年到了夏季,就往京中定国公府送上岭南鲜果。

那些昔日同僚,也时不时给他送些琼地采出的珍珠,或是粤地挖出的老玉之类的。

而今日有晋王在此,带着天子仪杖出巡,又身负剿匪的重责。

倘若能助他一臂之力,还愁升迁不成吗?

瞧晋王这副有备而来的姿态,今日的晋王,想必不会比定国公差。

有人便道:“殿下既然有定国公大人的卷宗,想必知道,当年定国公在此地也是剿过山匪的。”

岭南的山匪就像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怎么都割不完。

能够稍稍控制数量,已经很不错了。

轩辕玦点了点头。

“本王看过。定国公当年豪情万丈,甚至化妆成老农,去与山匪交谈。还苦口婆心感化了一窝的山匪,把他们劝降了回去,回到山林之间务农。”

众人纷纷点头,当年定国公的故事,在本地也是流传不朽的传说。

“那殿下,是否要效法定国公?”

有个官员说了蠢话,然而细细看了轩辕玦一眼,差点自扇耳光。

以轩辕玦的容貌,化作成老农哪有半点相似?

果然,轩辕玦摇了摇头。

“时移世易,当时国公以新办公学,并其余几项有惠的政策来吸引他们,这才使得他们愿意弃械下山。如今再以同样的法子,只怕是说服不了他们了。”

说服不了,那可如何是好?

那红服的官员诚恳道:“殿下,岭南可是民一万,匪三千啊。本地的屯兵数量不足,若是用来剿匪,必定会导致城中大乱无人约束。何况山上道路交错,那些山匪狡兔三窟,想要抓住实在不易……”

这话的意思,便是劝他不要武斗,而要文斗了。

“嗯。”

轩辕玦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那就集中兵力,先把最嚣张的一窝端了,杀鸡儆猴。”

红服的官员:“……”

轩辕玦并非是与他们商量,而是通知他们自己的决定。

至于选的是哪座山头,派遣多少兵力,如何行军布阵,他一律没有告知。

只是让南宁的屯兵出了五百的人手,由他统一调度。

轩辕玦身边的护卫,明的暗的全都加起来,有一千人。

加上这五百人,要聚合围歼一座山头,并非难事。

可实际上,除了陈墨以外,他并没有派出自己身边的第二个护卫。

南宁下属的黎县,五百的屯兵忽然朝龙岗山上进发,打了山匪一个措手不及。

这龙岗山在首府南宁的地界内,按说应该是最小的团伙,不敢招惹官府注意才是。

可是山上这一伙匪徒十分凶悍,且与岭南其他山匪,有极大的区别。

许多山匪都是生活所迫,落草为寇谋求生计。

而龙岗山这一波山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山下那个小小的村庄,已经成了一座死村,只有几个老人住在那里。

年轻人全都奔逃而去,或是被杀戮殆尽了……

轩辕玦在来到南宁之前,就已经派人打听了清楚,得知这一波山匪的穷凶极恶。

像这样的恶人,死有余辜,又能给境内其他山匪以震慑。

是以,他决定从龙岗山下手。

龙岗山上听见了消息,乱成一团。

岭南二十年不剿匪了,怎么呼喇巴地就这么大动静了?

二十年前那位定国公剿匪,那可是温柔得很,还兴办公学来安抚山匪。

看来这次来的京使,脾气不太好啊!

好在山上山路环绕,那些屯兵哪有他们熟悉地形?

山匪们分散成几拨流窜,叫人难以寻到踪迹。

一波朝着后山下去的山匪,一面跑一面说话。

“大当家的,我看那些官兵是抓不住我们了。他们哪里想得到,我们后山还有这么隐蔽的一条小路?嘿嘿,咱们在这待一夜再回去,官兵保管全走了。”

一个裹着头巾的山匪,笑呵呵地对后头的人说话。

被称作大当家的那个人,身材高大如山,面皮黝黑而粗糙。

他咧开嘴笑起来,正是血盆大口,令人望而生畏。

“哼,竟敢来抓老子?是哪个狗官不长眼,找谁的晦气不好,找上老子?”

说着转过身去,露出了身后一个年轻瘦小的妇人。穿着颜色鲜艳的螺纹裙子。

她的头上插着一排的银簪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看起来像是小族女子,而非汉族。

“我说你哭什么?怎么了,害怕那些官兵杀你啊?”

大当家哈哈大笑,惹得那妇人哭得更厉害了。

那是半个月前,龙岗山的山匪刚刚抢了一只过往商队,劫来的压寨夫人。

这妇人原是那年轻客商的新婚妻子,无奈客商被一刀砍死,这妇人只得忍辱偷生上了山。

裹着头巾的匪徒会意,朝他低声道:“大当家,嫂夫人怕是想让那些官兵来救她呢。你扯着她躲到后山,她当然不乐意了。”

“什么?!”

大当家的笑声戛然而止,一把提住妇人的衣襟,将她整个人都提到了半空中。

“你还想被救?你是我的压寨夫人,那就是山匪婆子,听到没有?就算那些官兵发现你,也只会一刀砍死你!别做你娘的春秋大梦了!”

妇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泪眼朦胧地使劲点头,大当家才把她放下来。

“老实跟着!我们到半山腰那个洞穴去躲一躲。”

他怒声一吼,像是虎啸山林一般,叫妇人吓得一激灵。

妇人恋恋不舍地回过头,试图在山林中看到官兵的踪影。

隐约之中,他看到山顶之上,似乎有一面小旗在飘扬。

她以为自己看错了,便伸手揉了揉眼睛,发现那面小旗仍在。

那是什么东西?

“你在看什么?还不快走!”

“哦……哦。”

妇人只好收回目光,跟着那两人朝半山腰走去。

山顶之上,一树枯松下头,站着两个男子的身影。

轩辕玦手中握着千里目,居高临下地朝着四周看去。

他在注意匪徒逃窜的方向。

忽然发现,在后山之上,有一个年轻妇人的身影。

他朝着那处指了指。

“后山,正南方向,约莫半山腰的位置。”

陈墨无声地拱了拱手,接着身形一动,飞快朝他所指的位置而去。

根据可靠的线报,龙岗山的山匪,新劫了一个压寨夫人。

是个秀丽纤弱的黎族女子,穿着打扮自然和汉家女子不同。

那么,跟她在一起的人,自然就是龙岗山的大当家了。

那大当家一行人正走在路上,忽听得身后草丛沙沙作响,一时惊异停下了脚步。

“什么声音?这个节气,莫非是蛇钻出来了?”

那个手下谨小慎微,反而引来大当家的不快。

“啰嗦什么?快走吧,一会儿撞见那些官兵就晦气了!蛇怕什么,我身上带着药。”

岭南之地气候湿润,蛇虫众多,当地人身上都备着蛇药。

于他们而言,的确不足为据。

就在他们要继续走的时候,忽听得身后风声一紧。

大当家背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怯怯地回过头去,只见那黎族妇人不见了。

他吓得朝身后退了一步。

这一退正踩在手下的脚上,大当家高大健壮,这一脚踩下去,痛得那人大呼出声。

“快闭嘴!怎么回事,夫人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