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三章 心不在焉(2 / 2)

“我觉得,你们光说这个还不够全面!”李昌接过话说道。

石瞻问道:“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李昌喝了口水,咳嗽了一声,说道:“骑兵作战,首先要考虑战马数量,兵器,装备等等。既然要的是精兵,那兵器需要统一,装备也要最好,人就不用多说了,一定要个顶个的能干!而且每人一匹马肯定不够!至少两匹,而且必须是最好的马,否则战斗力肯定要打折扣!所以大哥,我们首先要看看,咱们现在能不能凑的出五百套好装备!一千匹好马!”

石瞻点点头,问王世成:“这次你偷偷带回来的几百匹马,有没有再查验过马种如何?”

“回禀大哥,已经看过了,这些马匹当时都是我精心挑出来的,没有问题!绝对是好马!其中有三百多匹都是血统纯正的西域良马!”

“五百匹马还不够,要从军中再挑一些出来!”石瞻咬着嘴唇说道。

“军中战马本来就紧缺!早知道就不该把剩下的两千多匹马上交朝廷!”李昌拍了一下桌子,略有悔恨的意味说道。

“你当朝中的人都是傻子?小闵几乎把几千个羌族人全杀了,一点没缴获,你问问你自己,你信吗?”王世成反驳道。

“妈的,真是老子们在前线拼命,便宜都让孙子们占了!”李昌骂骂咧咧。

“老二!别胡说!”石瞻呵斥道。

李昌有些不服气,欲言又止,看到石瞻瞪着他,撇了撇嘴,硬生生的把话憋了回去。

“小闵,今天你怎么不说话?”王世成看了看坐在边上一直不说话的石闵。

石闵抬起头,还未开口,石瞻便责骂道:“大帐议事,为何心不在焉!”

“没有,我只是在听父亲和二位叔父有何见解。”石闵连忙解释道。

“那你听出什么了?”石瞻问道。

“现在咱们军中缺少良马,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石闵总算还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

“那你有没有什么想法?”石瞻冷冷的问道。

石闵看了看众人,想了想,缓缓说道:“凑五百匹良马,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你小子赶紧的,别卖关子!”李昌催促道。

“咱们从羌族人手里抢回来的云中马场的近万匹马中,不乏良马。现在那些马在雁门关,从那里把几百匹马赶回来,陛下怕是不肯,更何况云中损失那么大,那些马是他的心头肉,不会轻易给。”

“你这说了半天等于白说!”李昌丧气的说道。

“二叔你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石闵微微皱眉对李昌埋怨道。

“你接着说,别理他!”王世成瞥了一眼李昌。

“巡防营有一万五千人,去年年初,陛下给了巡防营三千匹马,我见过,都是好马!”

“你的意思是问刘荣要马?他怎么可能给你!这老小子可不是好说话的主,而且一向跟咱们不合!”李昌一听,立马觉得没戏。

“让陛下下旨不就行了?”

石瞻想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刘荣是个贪生怕死的软蛋,要那么多战马也是浪费,明日我就奏请陛下!”

“关于兵器方面,大哥你有没有什么想法?”王世成问道。

“我觉得马战用的兵器简单直接最好,无需复杂!”

“刀?”李昌小声问道。

石瞻点点头:“剑虽双刃,但是论实用性,还是不如刀!刀单刃而且轻便!适合马上劈砍,不会消耗过多体力。枪戟之类,杀伤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长时间使用,对将士的体力消耗大,不宜普及。所以我觉得,用长刀比较合适。”

“大哥言之有理,剑适合刺,而且一旦刺入人体或者铠甲,有可能被夹住,不能及时抽出,影响作战,但用剑劈砍则易断,其打造过程也更繁琐。相比之下,刀就比较实用了。”王世成点点头。

“父亲,关于长刀,我觉得可以仿制霍去病当年北征匈奴时用的环首长刀!这种刀简单又实用。相比匈奴人的胡刀,虽然胡刀非常适合劈砍,但是环首长刀更长,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也就意味着在胡刀砍到咱们的将士们之前,咱们的环首刀已经可以把敌人的头砍下!”

“嘿!这个主意好!”李昌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