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沈风斓,就在这里(1 / 2)


南宁的府衙之中,一行苗人打扮的男女,被衙役迎进了府中。

早有人事先回来通报,岭南道观察使,并南宁刺史等人,都惴惴不安地在堂中等着。

见来的一行人这副打扮,未免有些吃惊,很快又低下了头去。

沈风斓当先走在前头,经过那几位官员身边的时候,目不斜视。

那几个地方官只好退让到一旁。

要说起来,岭南道的观察使,也是堂堂从二品的地方大员,刺史也是正四品。

这为首的女子,究竟是何等人物,竟对他们如此颐指气使?

沈风斓径自在上首落座,朝着底下扫了一眼。

这一眼,让底下几位地方官员,看清楚了她的容貌。

岭南这个地方山灵水秀,是多出美人的。

可是与眼前的这位相比,就仿佛是水池里的白鹅,再白再美也比不过湖中的天鹅。

沈风斓就是这样一只天鹅。

她伸手摘去了用以伪装的,一头苗女的银钗,长发如瀑顺流而下。

使得她原本的面容,彻底地展露了出来。

“把晋王殿下遇袭的来龙去脉,还有你们现在采取的救援措施,一一向我说明。”

她的声音不带丝毫的感情色彩,心中越是担忧,就越不肯浪费一点时间。

问话单刀直入,丝毫没有寒暄的意思。

那位观察使身穿红色的官府,听了这话朝着身旁的人一看,用目光交流着什么。

很快,他朝沈风斓笑着拱手。

“敢问京使是何人?晋王殿下遇袭乃是大事,请恕本官在不能核实身份之事,不敢多言。”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沈风斓也不难为他,便点了点头。

“我是晋王侧妃沈风斓,可以说了么?”

沈风斓?

在天高皇帝远的岭南,这个名字也同样如雷贯耳,且和晋王两个字常常同时出现。

民间传闻晋王极其宠爱这位侧妃,话本子和口口相传的故事,在大街小巷比比皆是。

可就算是晋王的侧妃,又凭什么对他这么颐指气使呢?

那个观察使的背脊一下子挺起来了。

“原来是沈侧妃啊,本官还道是谁。关于晋王殿下遇袭之事,本官自然可以同你慢慢说道。”

说着便自顾自寻了一把椅子,要坐下来慢慢说。

沈风斓冷笑了一声,蒋烽飞快地出手,一剑架在了那个观察使的脖子上。

“你!你做什么?本官可是朝廷二品命官,你便是再得晋王宠爱,不过就是侧妃罢了!你敢对本官如何?”

真要按品级来说,沈风斓的品级压不过他。

沈风斓原是不打算对他如何的。

可是见他一副不紧不慢,似乎对轩辕玦的性命丝毫不在意的样子,便察觉到了不对。

“看来大人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我们娘娘不仅是晋王侧妃,还是沈太师的嫡长女,更有圣上御赐的明黄裘,”

所谓明黄裘者,见官大三级。

别说是二品大员,就是当朝一品,她也同样能够居高临下。

蒋烽一手持剑,“好心”地提醒着他。

浣纱从身后走上前来,将那件明黄裘捧在手上,让他看清楚。

明黄之色最是显眼,不必细看就能看清。

那个观察使心中一惊,只得放软了嘴脸,离那把椅子远了一些。

“是下官无知,下官给娘娘赔礼了!”

他一边盯着蒋烽的剑,一边慢吞吞地跪了下来,给沈风斓赔礼。

头顶上便传来一声女子的轻笑。

“薛大人,我没叫错吧?听说殿下是为了派人去救你,才使得手下的护卫分散,中了刺客的埋伏。薛大人竟然一点愧疚之心都没有,还要同我慢慢说道吗?”

那柄剑仍然落在薛大人的脖子上,他吃惊地抬起头来,锋利的剑割破了他的脖子。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早就吩咐了城中的差役和屯兵,决不能将此事外传。

是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告诉了沈风斓?

沈风斓微微一笑,俯下身来看他。

那双幽若深谭的眼睛,带着一丝戏谑。

“只要看看守城的士兵,对百姓的凶恶态度,便知道你薛大人不是什么好官。我又岂敢听你薛大人的一面之词?进官衙之前,自然把该打听的打听清楚了。”

她说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她没有说出来。

譬如,城中行走的百姓,对差役畏惧的眼神。

譬如,带他们来府衙的士兵,对于轩辕玦遇袭一事的闪烁其词。

若是心中没有鬼,何以只言片语都不肯透露。

沈风斓便先命人去了驿馆附近,暗卫身手飞快,很快就从百姓口中打听到了真相。

“我倒想问问,薛大人当日被山匪掳走,陈墨并没有把大人救下。那么晋王殿下逃走之后,薛大人是怎么平安回来的?”

薛大人见她打听得如此详细,便把事先准备好的说辞拿了出来。

“那些山匪是刺客假扮的,并非真心要在城中闹事,只是想杀晋王殿下罢了。他们见下官没有了利用价值,就把下官随便丢在路边草丛了。”

“哦?随便就把大人扔了?”

沈风斓冷笑一声,“我要是刺客的话,一定不会这样做。把大人放回去,组织士兵和差役救援晋王殿下,那可如何是好?”

薛大人愣愣地抬头看她,不知她是何意。

“我要是刺客,一定直接杀了你!”

而薛大人没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那些刺客知道,就算把他放回去,他也不会营救轩辕玦……

沈风斓当即道:“把这位薛大人,还有这位刺史大人扣下来。将南宁府衙之中其余属官,全都叫到这里来,我有话要问。”

薛大人到底干不干净,一问便知了。

不多时,一群面色惶恐的官员们,齐齐进了堂内。

他们原是坐在上首,负责审问底下的犯人的。

而今沈风斓坐在上首,他们反倒像是犯人一样,畏畏缩缩的。

这副样子一看,便是做贼心虚。

沈风斓有些头疼。

看来轩辕玦出事两天了,岭南的地方官员的确没有派人去营救。

现在只能把希望,寄于陈墨身上了。

希望他找到了轩辕玦,只是藏身在崇山峻岭的某个角落,等着她找到他们……

“诸位大人,从今日起,关于营救晋王殿下一事,由我全权指挥,各位可有意见吗?”

沈风斓对着底下,笑得得体而妥帖。

全然不似方才对着薛大人时,那么冷酷无情。

擒贼先擒王,把薛大人拉下马后,对其余人便可以宽容一些了。

他们也只是奉命行事,何况接下来要如何救援,还需要他们的帮助。

“没有没有,下官等悉听娘娘吩咐。”

那件色泽明丽的明黄裘在上,连薛大人都已经跪在地上了,他们还敢有什么意见?

“城中掌管地方屯兵的,是哪位大人?”

一个官服青灰的人,连忙举起手来。

“下官正是本地录事参军!”

“好,那么立刻通知各州府,所有的本地屯兵和差役,全力搜寻晋王殿下和刺客的行踪。刺客人数过多,若是地方州府无力擒拿,便立刻上报首府支援。”

“尤其是钦州府,晋王殿下是带人往南去的,现在极有可能在钦州府境内。倘若殿下能够平安寻回,圣上一定不会亏待诸位的。就算剿匪之事不成,也不会怪罪到各位头上。”

沈风斓说着,目光朝地上的薛大人一睨。

众人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

只要他们全力配合寻找晋王,到时候有功劳是他们分,有过错就是……

薛大人在岭南称王称霸多年,他们这些属下毕恭毕敬,心里也不是半点委屈都没有的。

只是不敢说罢了。

而今沈风斓如此暗示他们,众人都有些振奋了起来。

能看薛大人倒霉,这可是生平一大快事!

“是,下官这就起草文书,分传各州府!”

“下官也去命人出城调查,尽可能寻找到晋王殿下的踪迹!”

离事发都已经两日了,这个时候还在南宁周边调查,又有什么用呢?

“不必了。与其如此,倒不如调查调查,南宁城中混在屯兵之内的奸细,到底是怎么混进去的。参军大人,你说是不是啊?”

那个参军心中诧异,沈风斓怎么今日初来,就把什么事都打听清楚了。

面上只能老实答道:“此事是下官的错,下官一定尽快调查清楚,绝不会让这些刺客再有可乘之机!”

沈风斓忽又笑了起来,只是摆摆手,让众人退了出去。

薛大人和南宁刺史,都被蒋烽手下的护卫扣了起来,限制了自由。

这件事事关重大,只怕整个岭南的地界,都要为此而翻覆。

而沈风斓身在南宁的消息,也完全瞒不住了。

“娘娘,此事会不会做得太过张扬?那个薛大人,到底是岭南道的一把手。”

沈风斓道:“我若是没有估计错的话,这个人很快就不是一把手。并且离被施以抄家灭族之刑,不远了。”

蒋烽眉心皱成一团。

“娘娘确定,薛大人和刺客有勾结?!”

他是岭南道的一把手,若是刺客与他有勾结,轩辕玦此番必是凶多吉少。

“八九不离十。让人去搜一搜他们的屋子,把证据握在手中,要整治他们才名正言顺。”

她必须先把薛大人,还有听命于他的手下地方官,全都办了才行。

否则就算找到了轩辕玦,这些人若是从中作梗,事情又会更加难办起来。

“是,属下这就去找!”

薛大人不会想到,轩辕玦离开之后,竟然又来了一个沈风斓。

若是有相关的名单,或是来往书信,一定来不及隐藏……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不仅是薛大人和刺史的屋子被搜了,就连所有九品以上的官员,家里都被搜了一遍。

区别只在于,一个是光明正大地搜,一个是偷偷摸摸地搜。

蒋烽的身手虽比不上陈墨,想在一个普通地方官的家里来去自如,还是很容易的。

搜查的结果丰富,当夜就见了分晓。

“娘娘,这个薛大人果然有问题。他的书房里头有京中来往的密信,数量甚多。那个刺史大人也有,余者便是录事参军,并他手下的几个功曹,家中搜出了京城钱庄刻印的金子。”

蒋烽等人搜查潜入搜查之余,还把那些证据全都拿回来了。

沈风斓打开信封之前,有一瞬间的犹豫。

待看到信中落款的那一刹那,她忽然蹙起了眉头。

“怎么会是她?”

蒋烽看着她的面色,犹豫了片刻。

“娘娘,我们调查得知,这位薛大人原是武将出身。他曾经在卫家军中效力过两年,后来才被调到岭南才任观察使的。”

那些书信的来源,正是长公主。

而薛大人的履历,也正好说明了这种可能性。

长公主勾结了薛大人,要轩辕玦的命。

这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沈风斓当真无话可说。

长公主为了卫玉陵之死,当真是疯魔了。

这样大的手笔,这样的不顾一切……

“把搜集来的这些证据,让那些大人们看清楚。而后将涉案的官员全都收监,若有人敢有异议,即刻带他来见我。”

有明黄裘在身,哪个地方官员敢有异议?

正如一道尚方宝剑,一下子砍掉了岭南身居高位的主官。

底下人等群龙无首,对沈风斓更加言听计从。

连夜处置了薛大人等人之后,沈风斓连眼睛都没合,便命众人即刻启程往钦州去。

“娘娘,长公主拼尽全力,派出那么多的刺客。我们只有二十余人,是否向京中寻求救援?”

沈风斓已换下了一身苗人打扮,众人也都恢复了原来的穿着。

十来日的风尘仆仆,让她穿着广袖襦裙的腰身,越发弱不胜衣了。

浣纱看着有些心疼。

“娘娘,要不……”

看着她眼中的红血丝,终究是没说出那句,要不先歇一夜再走。

这一夜,已经快要过去了。

等天再亮的时候,岭南此地,便不复从前的模样了。

沈风斓忽然想到了什么。

“向京中求援怕是来不及了,但岭南不可没有主官,否则时日一长必生变故。速速派人将这些罪证传送回京,圣上一定会再派新的主官来理政的。”

这等危机时刻,她一心系着轩辕玦,竟还有精神顾及岭南的百姓。

蒋烽不禁想到,驿馆附近的百姓说,轩辕玦是怕从北门突围伤到城中百姓,才改走南门的……

这一瞬间,他仿佛觉得,轩辕玦和沈风斓就是一个人。

“是,娘娘。”

——

沈风斓一行人朝着钦州府去,一路快马加鞭,不敢停息。

为了不引人注目,仍是只有三五个护卫在明面上,其余的暗中跟随着。

从黑夜到破晓,熬过了最黑暗的一刻,天光将明。

这些从本地官衙弄来的精壮马匹,最适宜走岭南的山路,也架不住连夜狂奔。

至于马上的人,就更加疲态尽显了。

沈风斓于骑马之事不算熟练,她骑的最好的,是那种小只的西域矮脚马。

可是乘坐马车的话会浪费许多时间,现在对于他们而言,时间就是性命。

沈风斓便亲自策马,一开始还有些颠簸后惯,而后便逐渐适应了。

蒋烽等人起先也担心,怕她摔下马来。

沈风斓暗自苦笑。

其实她只是,一个姿势坐麻木了……

经过一片树林外围的时候,蒋烽忽然勒住了马,转头朝沈风斓禀告。

“娘娘,前面的路不好走了,不如先在这里先下马休息,用一些干粮补充体力。”

前方进入树林之后,地上蛇虫鼠蚁繁多,不适宜下马进食。

眼见人疲马乏,沈风斓在马上点了点头。

浣纱坐在一个护卫马上,众人的马一停下来,她连忙赶上去伺候。

“娘娘快些歇歇,喝点热水。”

一边递过水壶给她,一边又在她坐的树下,撒了一圈防蛇虫的药材。

萧太医也从一个护卫马上下来,颤颤巍巍的模样,看着十分难熬。

“萧太医,你还好吗?”

萧太医年纪不算老迈,可跟一群训练有素的护卫相比,他毕竟是个行医的文人。

这样昼夜颠簸,难免吃不消。

可是跟沈风斓相比,他到底还是个七尺男儿啊!

听沈风斓这样问,他连忙挺直了脊背。